夏承焘词学成就探因

夏承焘词学成就探因

ID:46672319

大小:92.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26

夏承焘词学成就探因_第1页
夏承焘词学成就探因_第2页
夏承焘词学成就探因_第3页
夏承焘词学成就探因_第4页
夏承焘词学成就探因_第5页
资源描述:

《夏承焘词学成就探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夏承秦词学成就探因——兼论《天风阁学词H记》的学术价值李剑亮内容提要夏承恚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词学研究有杰出贡献者,他在词学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举世公认。因此,探讨其另功的原因,无疑会对以后的研究产生指导性作用。本文以夏旁惫先生的《天风阁学词日记》为依据,探究其成功之因,主零关键词夏承恚;词学成就;探因有两条:一是诗词创作词学研究并,二是词内成就词外功夫众所周知,夏承泰先生是以其卓越的词学成就在当代学术史上奠定其地位的。探讨其词学成就之原因,对后辈学人与词学研究,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令人兴奋的是,夏承卷先生将其一生的治学经历和体会已忠实地记录在《天风阁学词H记》中,这就使

2、我们的工作有了客观的依据。1984年和1992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先后出版了夏承泰先生的《天风阁学词R记》第一册(1928-1937)和第二册(1938-1947)。1997年,浙江古籍岀版社和浙江教育岀版社共同岀版《夏承蠢集》(八卷本)时,在收录上述两册《日记》(《夏承愿集》第五册、第六册)后,乂收录了夏先生1948年至1965年之间的日记(《夏承愿集》第七册)o以FI记作为学人记录治学经历和读帖心得的一种载休,是屮国H记文字的一大特色,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对此,夏承卷先生在第一册《H记》(1928-1937)的《前言》中曾有所说明:此十年,正值予作《唐宋词人年谱》及

3、《白石道人歌曲校律》诸篇。在日记中,多有读书,撰述,游览,诗词创作,友好过从,函札磋商等等事迹。可见,夏承炭先生的这些《H记》,记录了他学术生涯屮的•系列重要活动。本文以此为据,探讨其词学成就的原因。创作与研究并重夏承無先生的治学道路冇一个明显的轨迹,那就是由创作走向研究,两翼齐飞。学术研究和创作实践并重固然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优良传统,但能在创作和研究两方面都取得杰出成就者并不多见,夏承卷先生是少数的例外。(一)诗词创作从时间上看,夏承無先生的诗词创作实践要明显早于其学术研究的展开。在其早期,诗词创作已为人所承认,因此当吋冇人还劝其只专心创作即可,1929年12月15日

4、的《日记》说:“与杲明谈。谓予能努力创作者,不必琐琐考订为愚者之事。此语堪自勉,苦不能从耳。”其实,词人在其勤奋的一生中,追求的正是二者兼顾,两全其美:予年十五六,始解为诗。偶于学侣处见《白香词谱》,假归过录。试填小令,张振轩师见之,赏其《调笑令》结句:“鹦鹉,鹦鹉,知否梦中言语”二句。民国十年廿二岁,林铁尊师来宦瓯海,与同里诸子结瓯社,得读常州张、周诸家书,略知源流正变。林师尝以所作请质于况蕙风、朱彊村二先生。其年秋,出游冀、陕。在陕四五年,治宋明儒学。归里后,僦居邻籀园图书馆,颇事博览,遂废置文艺。三十左右,客授四明、严州,无书可读,乃复理词学。并时学人,方重乾嘉

5、考据。予既稍涉群书,遂亦稍稍摭拾词家遗章。居杭州数年,成书数种,而词则不常作。大劫以来,违难上海,彬触时事,其不可明言者,辄怙此体为之发抒。林师与映厂、鹤亭、眉孙诸老结午社,予亦预座末。拈题撰调,虽不耐为,而颇得诸老商量之益。昔沈寐叟自谓诗学深,诗功浅。予于寐叟无能为役,自忖为词,则正同此。故涉猎虽广,而作者甘苦,心获殊鲜。若夫时流填涩体、辨宗派之论,尤期期不敢苟同。早年妄意欲合稼轩、遗山、白石、碧山为一家,终仅差近蒋竹山而已。这是夏承卷先生在1942年4月10F1写的治学经历。从中可以看到,他的诗词创作在其少年吋代就已开始,而对词学的研究则在其三十岁左右才进行。长期

6、的创作实践,使夏承無先生的诗词成就F1益长进。对此,夏承卷先生自己也有说明。在1929年2月9日的F1记中,他对《浣溪沙》(闲事寻思各冇情)作了这样的评语:“两结各能融情于景,极自喜。今年所作小令,此为第一矣。”融情于景,可谓是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之所在,夏承無的诗词创作无疑也具此特征。他对外在景物冇一种很强的感悟力,而且能通过这种感悟力将自然界的山水景色与自己的某种生活体验结合起來,提炼成优美的文字。对此,口记中有不少记载:“游西湖,沿城墙行,FI光水面返照,人冇浓淡二影,淡影如烟如梦,细谛模糊不可辨,走吋则了了相随。予得'淡影浑似隔世人'七字。”(1929年11

7、月1F1)又如,“八吋,道中以汽车送至六公园,与二梦(梦鱼、梦芙)步白堤归。园月隐约在云隙,得二句云:天外何曾有云雾,人间多事说阴晴。"(1947年9月30F1)在追求诗词艺术的同时,夏承慝先生的创作也表现出一个可贵的主题,那就是强烈的爱国思想。前两册《日记》所记的吋代,正是我屮华民族遭受日木帝国主义侵略的吋期。夏承烹先生自觉地将自己的诗词创作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写下了不少忧国忧民的篇章,表达了其真挚的爱国热情。1937年8月25日,他应邀为“浙江抗敌后援会”撰写了一首《抗敌歌》,并在《东南日报》上发表。1937年11月7日,他又写了一首《军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