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风下山、轨道下山探放水方案

回风下山、轨道下山探放水方案

ID:46685454

大小:57.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1-26

回风下山、轨道下山探放水方案_第1页
回风下山、轨道下山探放水方案_第2页
回风下山、轨道下山探放水方案_第3页
回风下山、轨道下山探放水方案_第4页
回风下山、轨道下山探放水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回风下山、轨道下山探放水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回风下山.轨道下山掘进探放水方案山西临县焉头煤业有限公司二零一零年一月第一章探放水工程设计第一节矿井水文条件简介一、地质条件:本矿地质构造简单,总体上为由西南向东北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倾角4°-6°,井田内无断层及陷落柱等构造。二、水文地质情况:1、地表水井田内河流不发育,只发育季节性排洪支叉冲沟,位于井田中部及西南部边界附近向西北倾斜的两条冲沟为主冲沟,平时干涸无水,雨季分别汇集分叉冲沟洪水,向西北排出井田,注入湫水河,本区属黄河流域湫水河水系支流。2、含水层井田内主耍含水层为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2、沙岩裂隙及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沙岩裂隙含水层及第三、四系松散岩类空隙含水层。(1)奥陶系灰岩广泛出露于区域东部,据收集到的资料,以上马家沟组和峰峰组含水层为最多。上马家沟组厚228m,岩性以石灰岩和泥灰岩为主,有少量白云质灰岩,下部为角砾状灰岩和角砾状白云岩;峰峰组厚约106.00m,岩性以石灰岩、泥灰岩为主,下部夹石膏层和角砾状泥灰岩。上马家沟和峰峰组含水层溶岩发育程度存在较大差杲,一般來说前者明显强于后者,并且二者的变化程度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峰峰组含水层随深埋的不同,

3、其富水性有明显差异,其特点是:浅埋区明显强于深埋区,深到一定程度,含水层变为隔水层。因此,峰峰组灰岩只在浅部形成条带状的强富水带,在深部则富水性很弱,直到不含水。而上马加沟组含水层虽然也和所有的岩溶水层一样,富水性具有不均衡性,并且与深埋有一定关系,但很不明显,即深浅部富水性差异不大。据三交详查区资料,埋深655m,标高760m时,岩溶裂隙依然十分发育,富水性很强。因此,其富水性的垂直分带不是那么很明显。据收集到井田外东部湍水头镇和南部新民煤矿的两个供水孔(3号和8号孔)水文资料。湍水头镇供水孔(3号孔),奥陶系灰岩埋深74

4、.71m,上覆木溪组地层,揭露奥灰岩226.11m,其中上马家沟组揭露109.82m,峰峰组116.29m。抽水试验:降深l・6m时,出水量157n)3/d;降深5m时,出水量485m3/do水质类型为HCOf•S04—Ca2+•Na+•Mg2+型,矿化度0.63g/Lo水位标高805.12mo新民煤矿供水孔(8号孔)。奥陶系灰岩埋深106.45m,上覆本溪组和太原组地层,揭露灰岩194m,其中上马家沟组揭露102m,峰峰组92m。抽取上马家沟组和峰峰组含水层中水,出水量518m3/do水质类型为HCO厂•S(h2—Ca2+

5、•Na+•Mg2+型,矿化度2g/L,水位标咼801.8lnio根据区域地质水文资料,推测本井田奥灰水水位标高在804-806m之间,奥灰水流向市东北到西南。(2)上石炭统太原组碎屑岩类夹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本含水层可分为两类:砂岩裂隙含水层和L】、L2、K4>L5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一般砂岩裂隙含水层富水性弱:石灰岩除留在井田局部尖灭以外,其余大部分较稳定,岩溶裂隙不太发育,富水性弱、据三交详查区资料,太原组混合抽水试验:本含水层静止水位标高761.85-840.60m,单位涌出量q=0.008-0.01L/s.m,渗透系

6、指数K=0.047-0.415m/d,总硬度784mg/L,矿化度大于lg/L,为极硬的微咸水。水质类型为HCOf-S042—Ca2+•N/型。(3)下二叠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山碎屑岩类的泥岩、砂质泥岩、砂岩等组成,以其以粗、中、细粒各层砂岩裂隙不同程度含水为主,随埋深增加富水性减弱。根据三交详查区钻孔抽水试验;精致水位标高739.51-822.03m,单位涌出量q=0.005-0.051L/s.m,渗透系数K=0.02-0.137m/d,总硬度37mg/L,矿化度大于lg/L,富水性弱,为极软的微咸水。水质类型为HCO,

7、•C1—N『型。(4)二叠统上、下石盒子组沙岩裂隙含水层该含水层主耍由Ki、K6及其层间粗、中、细粒砂岩含水为主,砂岩分布普遍,厚度变化较大,裂隙不太发育,富水性弱。据三交详查区资料,上、下石盒子组混合抽水试验,单位涌出量q=0.0051-0.028s.m,渗透系数K=0.04-0.63m/d,水位标高859.44-913.50m,矿化度大于0.64-1.82g/Lo水质类型为HCO3—Ca2+•Na+型。(5)第三、四系松散岩类空隙含水层井田内地表大部被第三、四系松散层覆盖,可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部分向下补给基岩含水层,

8、部分于沟谷低洼处以泉的形式排泄。该含水层富水性较弱,局部中等。其中出露于梁、射之上的第四系中上更新呢统,由于补给和蓄水条件的限制,可视之为透水而不含水层;沟谷中的第四系统含水层比较富水,主要是一些透镜状砾石层,单井出水量为5-20m3/d;上第三系上新统富水性较弱,单井涌水量小于10m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