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胆汤证总结

温胆汤证总结

ID:46691192

大小:5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6

温胆汤证总结_第1页
温胆汤证总结_第2页
温胆汤证总结_第3页
温胆汤证总结_第4页
温胆汤证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温胆汤证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温胆汤证总结1.方剂组成:•《千金》温胆汤:生姜四两、半夏二两(洗)、橘皮三两、竹茹二两、枳实二枚(炙)、甘草一两(炙)。上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生姜、半夏、橘皮、竹茹、枳实、甘草,六味:主治:胆寒之大病后虚烦不得眠•《三因》温胆汤:半夏(汤洗七次)、竹茹、枳实(裁炒,去瓢)各二两,陈皮三两、甘草一两(炙)、茯苓--两半。上锂为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生姜、大枣,八味:主治气郁牛痰变牛的诸症。•温胆汤方:半夏二两,茯苓一两半,陈皮

2、三两,甘草一两,枳实二两,竹茹二两,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现代常川方:半夏10g,茯苓10g,陈皮10g,廿草3g,枳实10g,竹茹6g,生姜6g,大枣5gc2.历史起源:•温月I!汤一方在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和王秦编撰的《外台秘要》中均有记载,《外台秘要》言其出于南北朝姚僧垣所撰的《集验方》,由半夏、枳实、陈皮、竹茹、甘草、生姜六味药组成,主治“胆•寒之人病后虚烦不得眠”。其后温胆汤乂见于陈无择Z《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药用即在《备急千金要方》原方基础上加茯苓、大枣,而牛姜则由原來的四两减为五片,主治“气郁牛痰变牛的诸症”。•

3、温胆汤是唐朝孙思邈所创,载于《千金方》。临床上应用广泛。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心胆虚怯,触事易惊,虚烦不眠,幻梦纷纭,遂使惊惶怯摄,气郁生涎,涎与气转,变生诸证,或短气乏力,自汗涔泄,或恶心呕吐等痰气上逆,虚烦惊悸,不寐等症候。该方功用明显,是治疗心气不足,胆虚不宁的良方。•温胆汤之命名:盖市于胆为淸静Z府,喜静谧而恶烦扰,喜柔润而恶壅郁。若病后和久病而宿有痰饮耒消,胸隔Z余热耒尽,必伤少阳Z和气,而有虚烦惊悸等症。其中以二陈治一切痰饮,加竹茹以清热,加生姜以止呕,加枳实以破逆。相济相须,虽不治胆而胆自和•温胆汤方出自《千金要方》

4、,由半夏、枳实、陈皮、竹茹、廿草、生姜六味药组成,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并II指出其病因是“月I!寒故也”。寒者温之,故方中生姜、陈皮用量独重。•宋代陈无择《三因方》屮温胆汤凡“三见”,其屮,见于“虚烦”和“惊悸”的两方用药相同,即川《千金》原方加茯苓、大枣,生姜则由原來的四两减为五片。指证不再说是“胆寒”,而说是“气郁牛涎(痰),变牛诸证”,主治也扩充为“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详,或异象惑……或短气悸乏,或复口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三凶方》这一调整,遂使温胆之性由温而平,临床运用也更广泛了,后世

5、所沿用温胆汤,也大都为《三因方》的温胆汤。《三因方》虽沿用《千金》温胆Z名,但已经部分地改变了原方性质,成为平调胆胃Z剂,主治也由“胆寒”而移至“痰涎”和“气郁”变生的诸证上了。•凡属七情所你气机紊乱,痰多呕逆而苔腻、脉滑者,投Z辄效,而且可随寒热虚实等具体病情加减变化。如偏寒者对加大牛姜、陈皮Z量,即恢复《千金》方法;偏热者可加苓、连,即《I矢宗金鉴》屮风门的清热化痰汤法;单加黄连则名黄连温胆汤,见《六因条辨》;虚则减竹茹,加熟地、人参、五味子、枣仁、远志,是为十味温胆汤,见《壯1矢得效方》及《证治准绳》。俞根初《通俗伤寒论》更收

6、温胆汤减去姜、枣,加青蒿、黄苓、碧玉散,变为清泻胆火,和胃化痰之方,治疗伤寒病在少阳,胆火内炽,湿热阻遏三焦而见寒热如疟,胸痞作呕者。他干脆连方名也改了,这就是有名的蒿苓清胆汤3・汤证辩证:•温胆汤主治“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短气悸乏,或自汗”。现代临床常用于神经官能症,精神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胆囊疾患,胃肠病,心血管疾病等。•方证特点:1.恶心、呕吐、口苦口粘;2.精神不安定,易惊、心慌、失眠、多梦;3.舌苔腻或滑4・温胆汤证的精神症状,如睡眠障碍、失眠多梦、烦躁不安、易惊、胸闷等,非常突出,且这些患者常有遭受惊恐筹较强烈的精

7、神刺激诱发。5.川好温胆汤的关键,一是抓住方证,凡用木方,必定要见到恶心呕吐、口苦口粘、心惊胆怯、失眠多梦、苔腻滑等证,方可使川。二是要根据病情,适当加减。•温月I!汤及其化裁方的主治病证十分广泛,临床上应用该方要牢牢抓住主证及其辨证要点,崔应垠认为,该方有三大主证:一是粘神情志病证,如惊悸或胆怯、眩晕、头痛、失眠、健忘等;二是脾胃病证,如纳差、厌食、痰涎不化、脱腹胀满、大便澹薄不爽或干结便秘等;三是脉象弦或滑或弦滑,舌苔腻滞。临证时,若上述某一病证出见或诸证兼见,皆可采取“异病同治”的原则,选用该方。否则不宜川该方。•辩证要点:1

8、.温胆汤适于胆郁化热,胆胃失和,痰浊中阻之证,但今之医者临床辨其证型之时,每因对是证要旨不甚心中明了,则一是常与同样治疗情志失和的逍遥散证混为一谈,并取而代Z,导致临证多逍遥散证而少温胆汤证的状况。二是对痰邪的性质,定性不够明确,进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