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治疗对缺血性疾病预后的影响

抗凝治疗对缺血性疾病预后的影响

ID:46698354

大小:6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6

抗凝治疗对缺血性疾病预后的影响_第1页
抗凝治疗对缺血性疾病预后的影响_第2页
抗凝治疗对缺血性疾病预后的影响_第3页
抗凝治疗对缺血性疾病预后的影响_第4页
资源描述:

《抗凝治疗对缺血性疾病预后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扌冗凝治疗对缺血性疾病预后的影响【摘要】目的:探究抗凝方法对缺血性疾病的预后影响。方法:选取124例缺血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5000IU剂量的低分子肝素注射治疗,2次/d。各治疗1周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较対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分了肝素抗凝治疗缺血性疾病临床效果显著,改善预后,可在临床工作中加以推广使用。【关键词】抗凝;缺血性疾病中图分类号R9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3)27-0139-02随着人们的生活

2、方式和饮食习惯上的改变,缺血性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逐年增高,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保守治疗低分子量肝素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很多优点:在血浆中的半衰期长,引发的出血副作用少,不需常规监测,生物利用度高等[1]。临床上主要用于脑栓塞、心绞痛、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肺梗塞等[2]。缺血性疾病以心脑血管系统多发,发病人群以老年人居多。研究表明,对缺血性脑梗死早期患者采用抗凝治疗可使血管再通,减少脑组织的损害[3]。为探究抗凝方法对缺血性疾病预后的影响,本文通过对124例缺血性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现随机选取2010年8月-2012年9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

3、124例缺血性疾病患者,其屮男70例,女54例,年龄32-78岁,平均55岁。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等辅助检查手段确诊为缺血性疾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84例,心绞痛40例。近1周内未服用过抗凝血药物,未用过激素类药物,无肝、肾等重要器官既往病史,无严重心肺功能障碍,无凝血功能障碍,无严重高血压病史。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2例。1.2方法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经腹部皮下注射5000IU的低分子肝素治疗,2次/d,连用1周。1.3观察指标在用药过程中每日均需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常规、凝血三项检查,记录血小板计数、PT、APTT等;严密监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时发现患者

4、的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用抗凝剂;1周后进行疗效评定。1.4疗效判定标准欧洲的脑卒中评分标准(ESS)如下,显效:经过治疗后ESS评分事90分;ESS评分在50〜89分之间为有效;无效:ESS评分约〈50或患者出现死亡。1979年全国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为:用药一周时间内每次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比用药前下降超过80%,心电图显示恢复正常记为显效;用药一周时间内每次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比用药前下降超过50%记为有效;治疗效果达不到有效或显效的标准称为无效。1.5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软件对相关处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和秩和检验,P

5、<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o2.2不良反应治疗期间,124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各器官组织无明显并发症。2.3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酶原时间比较治疗组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酶原时间(APTT)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治疗组明显长于対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讨论缺血性疾病进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血栓进展。因此,进行有效的抗凝抗栓治疗是治疗缺血性疾病进展的关键所在。多项研究表明,在血栓形成的过程中,血液高凝

6、状态、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原含量起着重要作用。在凝血级联反应屮,凝血酶作为一•种关键酶,不但起到激活血小板的作用,诱发血小板聚集;还作为激活纤维蛋白原,诱发促进血栓形成的因子。所以抑制凝血酶活化过程,在治疗缺血性疾病中意义重大。低分子肝素作为一种抗凝夯物,依赖抗凝血酶III发挥活性。可通过降低纤维蛋口原、减少血液黏度、降低血小板聚集,从而起到抗凝作用。通过木次实验表明,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索治疗的治疗组,其治疗效果明显较对照组好(P〈0.05)。表明对缺血性疾病患者在一般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抗凝治疗,能冇效的提高患者治疗冇效率,改善预后。但在对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的过程存在增

7、加出血率的危险性,因此耍在治疗的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相关凝血指标和功能,预防出血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只有如此,才能改善患者预后,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提高。综上得知,临床上采用抗凝药物治疗缺血性疾病有效率高,疗效确切,可在临床进行推广。参考文献[1]HoppenteaoltDA,WaiterJ,AbsanBS,etal.Biologicalandpharmalogicprofileofdefinedmolecularweightfractionofdefin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