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米夫定及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探究进展

拉米夫定及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探究进展

ID:46698489

大小:7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6

拉米夫定及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探究进展_第1页
拉米夫定及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探究进展_第2页
拉米夫定及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探究进展_第3页
拉米夫定及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探究进展_第4页
拉米夫定及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探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拉米夫定及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探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拉米夫定及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探究进慢性肝炎的治疗采用抗病毒、免疫调节、改善肝功能和抗纤维化等治疗措施,病因治疗是关键。现主要就拉米夫定及恩替卡韦在作用机理、临床疗效、耐药性及安全性作一综述。1作用机理拉米夫定(Lamivudine丄VD)为核昔类似物,在细胞内转化为LVD磷酸盐(L-TP),并以环腺昔磷酸形式通过HBV多聚酶嵌入到病毒DNA中,导致DNA链合成终止,达到抗病毒作用。恩替卡韦(Entecavir,ETV)为鸟瞟哙核昔类似物,具有高度特异性,能够通过磷酸化成为具有活性的三磷酸盐,通过与

2、HBV多聚酶的天然底物三磷酸脱氧鸟瞟哙核昔竞争,抑制病毒多聚酶(逆转录酶)的所有3种活性:(1)HBV多聚酸的启动;(2)前基因组mRNA逆转录负链的形成;(3)HBVDNA正链的合成。2临床疗效2.1LVD:HBeAg阳性的患者在治疗I2个月末,HBVDNA阴转率为79%,ALT复常率为72%,治疗前HBeAg阳性,ALT异常的患者中HBeAg阴转率为22%,血清转换率为18%o其中治疗前ALT水平高于正常值上限2倍的患者HBeAg阴转率为24%,HBeAg血清转换率为20%⑴。说明治疗前ALT异

3、常的患者,其获得HBeAg血清转换的机会更大。133例肝穿病例中,大部分患者无论治疗前HBeAg是否阳性,均见组织学改善。治疗前ALT异常的患者较ALT正常的患者组织学改善更显著,实现HBeAg血清转换的患者,肝脏组织学改善尤为明显。生活质量评估结果显示,治疗I2个月后患者的躯体健康和精神健康均得到改善,改善最明显的是精神健康测评指标。有研究[2]随机选择82例为LVD治疗组,17例为对照组,治疗组血清cccDNA基线水平(3.0x106拷贝/毫升),24周后降至(33,476拷贝/毫升),52周时

4、为(48,694拷贝/毫升),P0.05)。其中单项评分以碎屑坏死改善最明显(P2Iog10)分别为86%和93%,而安慰剂组仅为3%(P<0.01),病毒载量的下降分别为2.5K2.73和0.12Iog10,即应用ETV后血液内病毒载量下降超过100倍以上[8]。证明了ETV能快速强效抑制病毒活性,实现ALT复常。研究报道:296例接受ETV治疗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208例有组织学改善(70%)[9]。在ETVHI期临床研究中,基线时肝组织活检被证实为中重度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患者(

5、Ishak评分4~6)接受ETV治疗48周后,57%HbeAg阳性患者和59%HbeAg阴性患者Ishak评分获得改善。2.3ETV在抑制病毒复制、ALT复常率和组织学改善方面均优于LVDETV抑制HBV的50%有效药物浓度(EC50)为3.75nM,而LVD的EC50为116.26nM,可见,ETV对于2.2.15细胞系中HBV的抑制作用较LVD更有优势。Lai通过为期24周的双盲、随机、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指出:与LVD相比,口服ETV0.1mg/d能够多降低HBVDNA0.97logI0,0.

6、5mg/d能够多降低1.28logl0(P<0.0001)oETV具有明确的剂量-效应关系,高剂量时抑制病毒的效果显著较好。在剂量为0.1mg/d和0.5mg/d时具有良好的抗HBV活性。采用双盲法将648例初治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配进入ETV治疗组或LVD治疗组,治疗48周后,296例接受ETV治疗的患者中208例有组织学改善(70%);287例接受LVD治疗的患者中,174例有组织学改善(61%),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o根据PCR检测结果,ETV治疗的患者的血清

7、HBVDNA不可检测率(90%)显著高于LVD治疗的患者(72%)(P<0.001)oETV治疗的患者的血清ALT正常化率(78%)显著高于LVD治疗的患者(7l%)(P=0.045)oETV治疗的患者的平均血清HBVDNA降低幅度(5.0Iog10拷贝/毫升)显著高于LVD治疗的患者(4.5log10拷贝/毫升)(P<0.001)[9]o在对未接受干扰素和已接受干扰素治疗患者的研究中,ETV对其组织学改善分别为71%.78%,LVD分别为62%.62%,ETV组获得组织学改善的患者比例均高于LVD

8、组。3耐药性YMDD是LVD的主要作用位点,YMDD变异与LVD的耐药性相关。YMDD变异株一般在LVD治疗6个月以上出现,治疗前HBVDNA高水平、肝活检组织学活动指数(HAI)积分较高、体重较高、存前C区变异株的患者更易出现HBV变异。临床检测发现,用药时间越长,YMDD变异率越高,YMDD变异株复制能力及致病力明显较野毒株弱,对LVD的敏感性明显低于野毒株,但LVD仍能发挥一定的抑制复制能力。LVD治疗的患者在24,48,104,168和208周,HBV发生Y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