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常识-第二节汉字的形体构造

文字学常识-第二节汉字的形体构造

ID:46698610

大小:524.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9-11-26

文字学常识-第二节汉字的形体构造_第1页
文字学常识-第二节汉字的形体构造_第2页
文字学常识-第二节汉字的形体构造_第3页
文字学常识-第二节汉字的形体构造_第4页
文字学常识-第二节汉字的形体构造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字学常识-第二节汉字的形体构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文字学常识第二节汉字的形体构造一、六书说许慎: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郑众: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二、“六书”例析(一)象形1.含义:“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2.特点(1)是独体字。(2)字形近于图画。(3)部分象形字中有饰画。3.分类(1)像实物的整体,即画出实物的整体轮廓。(2)像实物的局部,即画出实物最具特征的部分,以局部代全体。(3)带有烘托物,就是把实物和它所依附的物体一起画出来,以便于识别。(二)指事1.概念:“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2.

2、特点:(1)是独体字。(2)有抽象的指示性符号,用以指示字义。3.指事字的类型;(1)用纯粹的抽象符号来表示字的意义。如:中:一竖穿过一椭圆的中间,表示中。一:一横表示数目字一。二:两横表示数目字二三:三横表示数目字三。四:籀文作,四横表示数目字四(2)在象形字上加上提示符号来指示字的意义。最常用的提示符号是短横和原点。如:本:金文作末:金文作寸:篆书作刃:亦:甘:4.指事字与象形字的异同:相同点:都是独体字。二者区别在于字内有无抽象性指示符号。指事字重在用抽象符号提示字的意义,象形字重在像原物的形状。指事字中用象形字加提示符号的一类,所用的提示符号是

3、抽象符号,不像原物,只起提示作用。象形字中带有烘托物的一类,包括其烘托物都像原物的形状,不是抽象符号。(三)会意1.概念:“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2.特点:(1)是合体字,由可独立成字的偏旁组合而成。(2)偏旁都是形符,即都表义。(3)字义是组成偏旁的意义的会合,记录了一个新词。耷:从大耳,本义是大耳朵。岩:从山石,本义是山上的石崖。嵩:从山高,本义是高山。后借以表中岳山名。昶:从日永,永有长义。本义是日长。3.会意字与象形、指事字的异同会意字是合体字,一定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而成,拆分开可以成为几个独立的字。而象形字和指事字都

4、是独体字,如果拆开,必有一个部分不成字。会意字与象形字、指事字的共同点是都没有表音成分,都是纯表意字。(四)形声1.含义“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2.形声字的特点:(1)是合体字。(2)偏旁有表义的形符,有表音的声符。3.形声字的结构形式(1)形符和声符通常的位置左形右声左声右形上形下声上声下形内形外声内声外形(2)形符和声符反常的位置视、祁锦、钦到和(3)形符和声符不能按自然结构分析声占一角:旗病形占一角:裁疆声符在中间:衷裹形符在中间:辩凤声符变形:赖贼4.汉字的部首和偏旁部首:部首就是汉字的意符、形符,部首标示该部字的本义所属的

5、意义范畴,同一部首的字有相通想类之处。偏旁:指汉字的形旁和声旁。5.《说文》中对形声字说解的体例:(1)从某,某声。这是一般的形声字,如:“河,从水,可声。”“饭,从食,反声。”(2)从某,从某,某亦声。指声符除表音外,还兼有表意作用。如:“婢,从女,从卑,卑亦声。”(3)从某,某省声。指构成形声字的声符有部分省略,这是省声字,目的是使新造字笔画简化,结构匀称,如:“珊,从玉,删省声。”(4)从某省,某声。这是省形字,即意符被省去了一部分,如:“屦,从履省,娄声。”(五)转注1.含义:“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转注就是指同一部首下读音相

6、同或相近、意义相通可以互相解释的一组字。2.转注字的条件:(1)有同一的部首。(2)字义相同或相近,可以互相注释。(六)假借1.含义:“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假借就是借用已有的字来记录语言中新产生的同音词。假借字的本义与借义之间没有联系,只是读音相同而已。2.例字来甲骨文作,原意是小麦,象形。后来借为“来去”的“来”,原义已经不通行,后以“麦”表示“来”的原义。自甲骨文作原义是鼻子,象形。后来借为“自己”的“自”,原义已经不通行。而金文作原义是胡须,象形。后来借为虚词的“而”,原义已经不通行。笨:“竹里也,从竹本声。”(《说文解字》

7、)求:原义是皮衣,象形。果:原义是果实,象形。三、对“六书”理论的评价(P38-39)1.进步性:2.局限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