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及预后相关性探究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及预后相关性探究

ID:46698696

大小:6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6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及预后相关性探究_第1页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及预后相关性探究_第2页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及预后相关性探究_第3页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及预后相关性探究_第4页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及预后相关性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及预后相关性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及预后相关性探究【摘要】目的研究慢性重型肝炎(CSH)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8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两组,分析患者血清中总胆红素(TBIL).甲胎蛋白(AFP)、清蛋白(A)、尿素氮(UN)、肌肝(Cr)和胆碱酯酶(CHE)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死亡组患者血清中总胆红素(TBIL)、肌肝(Cr).尿素氮(BUN)高于存活组。清蛋白(A)、甲胎蛋白(AFP)、胆碱酯酶(CHE)水平死亡组低于存活组。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生化指标中总胆红素(T

2、BIL)、肌肝(Cr)、尿素氮(BUN)越高,清蛋白(A)、甲胎蛋白(AFP)、胆碱酯酶(CHE)越低,并合并胆酶分离者,患者预后越差。【关键词】慢性重型肝炎;血清生化指标;相关性;预后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125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516-01慢性重型肝炎(chronicserioushepatitis,CSH)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

3、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重型肝炎发病率高、病死率高、预后差[1]。我们通过对8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了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各项生化指标与预后的关系,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6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慢性重型肝炎患者88例。其中男68例,女20例,年龄22-70岁,平均43.5岁。HBV感染69例,HCV感染5例,重叠感染6例,药物损伤3例,酗酒5例。88例患者经治疗后死亡35例(死亡组),存活53例(存活组)。另取90例健康体检人群做对照组,其中男65例,女2

4、5例,年龄22-70岁。1.2仪器与试剂采用普朗PUZ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患者血清生化指标。试剂由(济南汉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1.3方法所有患者入院时检测总胆红素(TBTL)、甲胎蛋白(AFP)、清蛋白(A)、尿素氮(BUN)、肌阡(Cr)和胆碱酯酶(CHE)o患者早晨空腹釆集静脉血。总胆红素(TBTL)采用重氮法,甲胎蛋白(AF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清蛋白(A)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尿素氮(BUN)、肌肝(Cr)用化学比色法,胆碱酯酶(CHE)用速率法。1.4统计学法应用SPS

5、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两组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慢CSH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死亡组患者总胆红素(TBTL)、肌軒(Cr)、尿素氮(BUN)高于存活组,且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清蛋白(A)、甲胎蛋白(AFP)、胆碱酯酶(CHE)指标死亡组低于存活组(P〈0.01),详细结果,见表1O*与存活组和对照组相比,P<0.01;△与存活组相比,P〈0.Olo2.2胆酶分离者与预后的关系8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合并胆酶分离者56例,存活3

6、1例,死亡25例,死亡率44.6%;32例未合并胆酶分离的患者,存活22例,死亡10例,死亡率31.2%,两组患者死亡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详细结果,见表2。3讨论总胆红素(TBTL)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肝脏疾病,当肝脏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损害时均可以胆红素升高。本研究显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死亡组总胆红素(TBTL)水平高于存活组,说明TBIL的水平可反映CSH的预后[2]。临床上检测肌肝(Cr).尿素氮(BUN)是常用的了解肾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肌肝是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在肾小管内很少吸收

7、,每日体内产生的肌阡,几乎全部随尿排出,一般不受尿量影响。肾功能不全时,肌肝在体内蓄积成为对人体有害的毒素。尿素氮是人体蛋白质代谢的主要终末产物。和肌肝一样,在肾功能发生损害时,尿素氮升高。本研究显示,死亡组肌酉干(Cr).尿素氮(BUN)水平高于存活组,说明随着患者肝功能的衰竭,肾功能也受到影响,肝肾综合症发生率明显升高[3]。清蛋白是健康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肝硬变合并腹水及其他肝功能严重损害(如急性肝坏死、中毒性肝炎等)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糖尿病、严重出血肾病综合征等均可导致清蛋白降低。本研究显示,

8、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清蛋白明显降低,说明患者消化道功能障碍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出现清蛋白降低,易引起感染而致病情恶化[4,5]。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英文缩写AFP。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ug/Lo检测血清AFP主要是用于原发性肝癌、生殖系统肿瘤等恶性肿瘤的诊断或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