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生化学指标与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关系

血清生化学指标与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关系

ID:37359721

大小:46.9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2

血清生化学指标与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关系_第1页
血清生化学指标与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关系_第2页
血清生化学指标与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关系_第3页
资源描述:

《血清生化学指标与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血清生化学指标与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关系【摘要】目的认知重型肝炎(SH)的生化学指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7例SH患者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入院首次检测的血清转氨酶(ALT/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以及酶胆分离情况按临床转归进行分组统计。结果TBil与病死率呈正相关、合并酶胆分离者预后更差(P<0.05),PTA与病死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TBil、PTA、酶胆分离等生化学指标对SH的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关键词】重型肝炎

2、血清学检测生化指标预后重型肝炎(Severehepatitis,SH)是肝病临床的常见病,以病情危重、病变复杂、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为特征。为进一步认知SH的生化指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治,我们对本院收治的97例SH住院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97例SH患者,均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所修订的SH诊断标准[1]。其中男71例、女26例,年龄21--70岁间,平均40.7岁。临床分型:急性9例,亚急性15例,慢性63例。病因方面:HBV感染73例

3、,HCV感染3例,重叠感染7例,药物性9例,酒精性5例。临床转归:存活39例,死亡58例,病死率为59.8%。2方法397例SH患者,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入院首次检测的血清转氨酶(ALT/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以及酶胆分离情况按临床转归进行分组统计。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3结果TBil、PTA、酶胆分离与SH患者预后的关系。4讨论4.1高胆红素、酶胆分离与SH的预后SH患者因肝细胞大片坏死和/或严重的凋亡,肝功能锐

4、减,残留的有活性肝细胞已无法代偿而出现为高胆红素血症。本组资料显示,总胆红素的高低与病死率呈正相关(P<0.05),说明胆红素越高,SH预后越差。同时SH合并酶胆分离者较未合并酶胆分离的预后差(P<0.05),提示高胆红素血症合并酶胆分离者预后更差。4.2PTA与SH的预后肝脏不仅是代谢器官,也是各种物质的合成器官。多种凝血因子,如Ⅱ、Ⅴ、Ⅶ、Ⅹ等因子,均合成于肝细胞,且半衰期一般在2—80小时不等[2]。文献报道PTA的高低与肝脏坏死程度呈负相关[3],故肝脏的病变可以通过PTA较早

5、、客观的反映出来。本组资料显示,9例PTA<10%的患者,无一例存活,说明PTA越低,预后越凶险。临床可以将PTA作为SH患者的评估肝脏损害程度、选择治疗方案、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一项可靠指标。3综上所述,TBiL、AFP、酶胆分离与SH患者的愈后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临床通过以上指标的检测,可以客观评估患者肝脏损伤程度,对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减少医疗风险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并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的诊治.中华肝脏病学杂志.2000,8(4):3

6、24.[2]田德英.重型肝炎的治疗进展.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4,14(3):129.[3]唐中权,郭静雯.重型肝炎的生化指标及治疗方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5,2(11):1020.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