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腹逐瘀汤加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46例

少腹逐瘀汤加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46例

ID:46699611

大小:5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6

少腹逐瘀汤加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46例_第1页
少腹逐瘀汤加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46例_第2页
少腹逐瘀汤加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46例_第3页
资源描述:

《少腹逐瘀汤加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46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少腹逐瘀汤加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46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中医治疗。方法:少腹逐瘀汤加减加保留灌肠。结果:治愈8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9.5%O结论:该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安全可靠经济有效。关键词少腹逐瘀汤慢性盆腔炎治疗资料与方法6年6月~8年6月收治慢性盆腔炎患者6例年龄~8岁平均6岁且都有生育史经产妇例初产妇1例。诊断标准:全身症状多不典型涉及范围较广主要症状为慢性腹痛以下腹为主呈单侧或双侧隐痛、坠痛或胀痛。部分伴有腰舐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或月经前后加剧可伴低热易感疲劳月经失调神经衰弱等症状。体征可有宫体压痛双侧附件压痛、增厚、附件区包块等。辅助检查B超提

2、示:附件区包块后穹隆可有少量积液。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B超提示包块或积液消失;②好转:症状完全缓解或部分体征消失B超提示包块缩小或积液减少;③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变化B超提示炎性包块及积液无改变。治疗方法:内服加保留灌肠。①内服: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为:当归15g赤芍1g川茸1g红花1g桃仁1g五灵脂15g没药15g蒲黄1g元胡1g干姜15g小茴香1g川楝子15g鱼腥草15g。脓性白带味腥重者加土茯苓、败酱草各g;少腹痛经量少加附子1g变干姜为炮姜6g;有包块者加红藤g荔核15g;月经量多者加益母草15g地榆炭15g滞下量多、便澹、腹

3、胀者加黄艮15g云苓1g;大便干加大黄1g;腰痛怕冷加杜仲1g菟丝子用法:每日1剂二煎同前煎兑汁分次口服1日为1疗程连用个疗程。②保留灌肠:用妇炎灌肠方灌肠方药组成为:地肤子15g蛇床子15g土茯苓15g红藤15g败酱草15g蒲公英g白鲜皮15g柴胡1g丹参g三棱15g莪术15g。水煎后除去药渣放凉于月经过后7日开始保留灌肠1〜15ml/次每日1次1日为1疗程连用个疗程与内服药同时应用。结果6例患者痊愈8例(6.9%)有效15例(.6%)无效例(6.1%)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讨论慢性盆腔炎是指内生殖器官的慢性炎症(包括子宫、输卵管及卵巢炎症)妇检可见阴道

4、分泌物增多子宫活动受限。有的可在子宫的一侧或两侧扪到增粗的条索状或片块状物并伴有压痛。若已形成输卵管积水基因型输卵管囊肿则可触及囊性包块。祖国医学过去尚无盆腔炎之病名而将此病归于“口痕”「带下”「痛经”「腹痛”等范畴。该病多由于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当迁延而致亦有急性期不明显开始发病即为慢性者。病情常较顽固。其病因不外乎寒热湿邪、跌仆所伤、七情内伤和体质因素四大类。妇女“以血为本”寒热湿邪更易与血相搏寒凝血滞湿热阻滞情志不遂气滞血瘀等致气血运行不畅伤及冲任带脉瘀滞胞宫“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终致上述症状发生。本病以痛为主痛则不通通之则不痛。故在临床治疗上多以活血化瘀为

5、主佐以温经散寒、清热解毒或健脾燥湿之法。少腹逐瘀汤为清代名医王清任所创方中当归、川夸、赤芍、没药、元胡及失笑散活血祛瘀小香干姜温经止痛恰与本病相适故以之为主方加减变化。配以清热解毒、燥湿化浊散结止痛之药保留灌肠以增强疗效所以效果显著。现代医学认为乍舌血化瘀法”具有溶解组织粘连改善循环功能以起到调整气血恢复脏腑功能之作用。因子宫与直肠毗邻药物灌肠能使其通过直肠黏膜吸收迅速到达病位。总之二法合用能溶解组织粘连改善血液循环功能从而达到“药半功倍”之效。该疗法起效快疗效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