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学论文_免费下载

本草学论文_免费下载

ID:46709901

大小:8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7

本草学论文_免费下载_第1页
本草学论文_免费下载_第2页
本草学论文_免费下载_第3页
本草学论文_免费下载_第4页
本草学论文_免费下载_第5页
资源描述:

《本草学论文_免费下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成都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本草学期末论文题目:浅谈训诂学在本草学研究中的作用的认识姓名:迟晓东学号:201140301169所在学院:药学院年级专业:2011级中药_班摘要:训诂,训,指用较通俗的话去解释某个字义,如人言为信。诂,指用当代的话去解释字的古义,或用普遍通行的话去解释方言的字义,如不聿为笔。所谓训诂是指解释占书中词句的意义。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分布着种类繁多、产量丰富的天然药物新资源,人类社会早期,先民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下来的药物应用经验与知识,主要靠口耳相传,时时相因。随着文字的出现,典籍中开始出现药学知识的记载,如

2、《本草纲目》、《诗经》均记载大量药物及其功效等,而这些典籍为后代本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对于古书典籍中词句的意思的推敲就显得举足轻重。本文从训诂学对本草学研究的作用的实例入手,从训诂学对本草性能、毒性、炮制与配伍、有效性、质量鉴定、道地药材等方面分析了训诂学地本草学发展与研究的中的贡献。关键词:训诂学本草研究作用一、训诂学对本草性能研究的作用以麦冬为例,《神农本草经》谓其“味甘,平”。味甘柔润,性平环结。《名医别录》谓其“微寒”。寒能清热,甘能养阴生津,纵观古本草对麦冬的描述,主要有味甘、微苦,性平、微寒、凉;归肺、心、胃、

3、肾经。因其味甘,微寒,入肺经,所以现将其功效归纳为养阴润肺兼止咳祛痰;又因其入心经,所以又有清心安神之功,用于治疗热病余热未清之虚烦惊悸,失眠梦多等。利用中药防治疾病是中医学几千年来保障人类健康的主要手段之一,中要使用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临床效验。中药的性味归经是中药药性的主耍内容,而中药的功用、主治与药物的性味、归经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对古籍中药物性能记载的推敲显得尤为重要。二、训诂学对本草毒性研究的作用如巴豆,《汤液本草》:有人毒。《本草纲目》:有毒。《本草原始》引李东垣:有大毒。《本草汇》大毒。《本草图解》:“老羸弱Z人,轻忘

4、投Z,祸不履踵。”通过推敲研究得知,旋踵:旋转脚跟,比喻时间极短。祸害不久就将到来。而现研究表明巴豆为有大毒的泻下药,主要的有毒成分为巴豆油。口服巴豆油四分之一滴即可导致猛烈腹泻,服至一滴便有严重症状,服至二十滴可以致死,故先临床将本品压去油制成巴豆霜使用。古籍中对于药物毒性的描述还有很多,比如《海药本草》、《本草真诠》对白附子的描述言其有小毒,而现研究也确实证实了这一点。正是因为有古人的临床经验总结并有了相关记载,才让我们当今的研究有了捷径,也给先研究提供了方向。三、训诂学对本草配伍研究的作用由《本草经籍注》对贝母的描述:厚朴

5、、白薇为之使,使,即现在的相使,先研究贝母有镇咳祛痰的作用;而厚朴有燥湿行气平喘之效;白薇对肺炎链球菌有抑制作用,并有解热利尿的作用。三者相使即可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通过对此“使”字的推敲让我们对本草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认识,由此可知通过对药物有效的配伍也可达到增强药效治本之目的。也拓宽了本草研究科学Z路。四、训诂学对本草品种与质量鉴定研究的作用《新修本草》对丹参叙述为:叶似紫苏有细毛;花紫亦似苏花;根赤,人者如指,长尺余,一苗数根。根据上诉本草文献所提供的资料可以得知,古代对丹参的品种考证与质量鉴定主要依靠视觉等宏观方法。概其要者

6、有以下几点:首先是以丹参生长的形状作为鉴定指标之一。认为地上的茎呈四棱形、有毛,叶似苏叶状,花紫色如苏叶之花。其次是以丹参的地下根是否为红色或红紫色为标准。今对丹参的鉴定则需将其地上部分的植物形态学特征与其地下部分根之颜色结合起来,两者不可缺少,否则易出现假冒伪劣丹参药材,此点早在明朝缪希雍所著的《炮炙大法》小即提出:“买家多染色,需辨之”的警言。如此看来训诂学对本草品种与质量鉴定研究的意义也十分重大。五、训诂学对本草采收加工与炮制研究的作用《雷公炮炙论》采生地黄,去皮,瓷锅上柳木甑蒸之,摊令气歇,拌酒再蒸,又出令干。勿另犯铜铁

7、器,令人肾消并白髭发,男损荣,女损卫也。通过对此的解释推敲不但可以了解地黄的炮制方法乂可知其炮制禁忌,为现在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六、训诂学对本草道地药材的作用道地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道地,也就是地道,也即功效地道实在,确切可靠。古代医家对道地药材的认识由来已久。《名医别录》开始记载药物的具体产地名称,并标记药物的采收时及主要的炮制方法。南朝梁代的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已明确指出“诸药所生皆的有境

8、界”,从药名、产地、形态等方而,详细阐述了药材与产地的关系,并用“第一”、“最佳”、“最胜”、“为良”、“为佳”等语。通过区别道地产地,以保证药材的品质。因此训诂学在道地药材的研究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结语:训诂学在本草学研究中,无论是对性能、毒性、炮制与配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