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宮廷慶賞劇研究

明代宮廷慶賞劇研究

ID:46716036

大小:84.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27

明代宮廷慶賞劇研究_第1页
明代宮廷慶賞劇研究_第2页
明代宮廷慶賞劇研究_第3页
明代宮廷慶賞劇研究_第4页
明代宮廷慶賞劇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代宮廷慶賞劇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明代宮廷慶賞劇研究摘要:明代宮廷慶賞劇是明代宮廷雜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大部分作品都是由明教坊司和鐘鼓司中的無名氏藝人創作的,現在能看到的劇作主要是收錄在《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中的標明“教坊編演”的一些作品。本文以這部分作品為例,分析瞭宮廷慶賞劇產生的原因以及其內容和藝術上的特點關鍵詞:宮廷慶賞劇;祝壽;賀節;排場;砌末中圖分類號:J809文獻標識碼:A節令和賀壽演劇是明代宮廷和貴族生活的重要內容,而適應這種宮廷生活的需要,產生瞭大量的宮廷慶賞劇。明代宮廷慶賞劇是明宮廷雜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僅從劇名標目就可以

2、看岀,這部分劇作基本上都是為宮廷祝壽、賀節和宴飲佐樽而作,基本上屬於待詔應制、歌功頌德的東西。通常的情節是人間帝王以孝治天下,或者皇太後虔心修道,致使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並感化諸神下凡,親自為"當今聖上”或“聖母”賀節祝壽。本文以《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中的明代教坊編演的作品為研究范,來考察此類宮廷慶賞劇的特點。這類作品主要有:《寶光殿天真祝萬壽》、《祝聖壽金母獻蟠桃》、《降丹墀三聖慶長生》、《眾神聖慶賀元宵節》、《爭玉板八仙過滄海》、《慶豐年五鬼鬧鐘埴》、《紫微宮慶賀長春節》、《賀萬壽五龍朝聖》、《眾天仙慶賀長生

3、會》、《賀升平群仙祝壽》、《廣成子祝賀齊天壽》、《感天地群仙朝聖》、《祝聖壽萬國來朝》、《慶千秋金母賀延年》、《慶冬至共享太平宴》、《黃眉翁賜福上延年》一、宮廷慶賞劇產生和繁榮原因分析宮廷慶賞劇是明代神仙劇的一個新種類,明初神仙劇的繁榮首先就體現在宮廷慶賞劇的勃興上。究其產生和繁榮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一)律令對神仙慶壽題材的寬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瞭此類劇作的繁榮。對於戲曲的創作,明朝建國之初就有明確規定,《大明律講解卷二十六•刑律雜犯》申言「凡樂人搬做雜劇戲文,不許妝扮歷代帝王後妃忠臣烈士先聖先賢神

4、像,違者杖一百;官民之傢,容令妝扮者與同罪;其神仙道扮及義夫節婦孝子順孫勸人為善者,不在禁限。”《大明律》是洪武六年(1373)刑部尚書劉惟謙等奉救所撰。到瞭明成祖朱棣,更嚴厲地執行他父親這項律令。明顧起元《客座贅語》卷十“初榜文”雲:“永樂九年七月初一日,該刑科署都給事中曹潤等奏乞救下法司,今後人民、倡優裝扮雜劇,除依律神仙道扮、義夫節婦、孝子順孫、勸人為善及歡樂太平者不禁外,但有褻瀆帝王聖賢之詞曲駕頭雜劇,非律所該載者,敢有收藏傳誦印賣,一時拿送法司究治。”由這些律令及相關記載中我們可看出明朝統治者對戲曲搬演的

5、內容是嚴格控制的,而對神仙題材和歡樂太平題材的寬宥,又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瞭慶賞劇在明初的發展(二)統治者對於歌舞升平為主調的慶賞劇的喜好是宮廷慶賞劇產生和勃興的主要推動力。雖然明朝對戲曲演出及內容有嚴格的限制,但這並不妨礙明代帝王貴族對雜劇的喜愛。明代宮廷雜劇演出主要由兩個機構承擔:教坊司和鐘鼓司。《明史•樂志》記載「殿中韶樂,其詞出於教坊俳優,……皆用樂府、小令、雜劇為娛戲。”明代出的教坊司和鐘鼓司中,擁有一批專職的創作和演出人員,大部分明代宮廷演出的劇本都是由他們創作的。這些劇本故事的主要來源是金元雜

6、劇、院本,其內容多是歷史故事或神仙慶壽之類。慶賞劇,顧名思義,是為宮廷祝壽賀節所作的,針對性和目的性極強。此時的雜劇演出已經從元代民間的勾欄瓦肆躍升到宮廷內苑,具有瞭宮廷化和貴族化的傾向;演出的目的也由民間的商業活動變為宮廷的娛樂消遣,作為慶壽、節令或者一般宴享佐樽隻用。為瞭適應這種需要,慶賞劇在題材選擇和情感表現上多為歌功頌德和表現喜慶吉祥的歡樂氣氛。朱有□的《新編呂洞賓花月神仙會》序言雲「予觀紫陽真人悟真篇內有上陽子陳致虛註解,引用呂洞賓度張珍奴成仙證道事跡。予以為長生久視,延年永壽之術,莫逾於神仙之道。乃制傳

7、奇一帙以為慶壽之詞。抑揚歌頌於酒筵佳會之中,以佐樽歡,暢於賓主之懷。亦古人祝壽之義耳。”由此可見,明初的慶壽多演出取自神仙故事的劇目,與元雜劇的神仙劇不同,在這些慶賞劇中,神仙從好道修行的形象發展成為瞭喜慶吉祥的象征。吳梅在《瑤池會八仙慶壽》劇跋語中說「通本以西王母蟠桃宴集,邀福、祿、壽三星,八洞天仙,慶賀桃宴,而以香山九老作陪,即取人瑞之意,合天、地、人同慶也。”福祿壽喜等是慶賞劇通常祈求的目標(三)創作者的社會地位也是影響宮廷慶賞劇的原因之一。明代宮廷慶賞劇的產生其實是一對矛盾的產物,一方面,由於明朝初期社會經

8、濟的恢復和發展,加之知識分子又恢復瞭元代以前曾經擁有的優越的社會地位,他們大都躋身社會上層,甚至連純粹的宮廷藝人都可以在教坊司和鐘鼓司做官,創作者的社會地位大大提高,因此他們的創作表現出的是強烈的自信心、滿足感和社會認同感;但是另一方面,明初日趨保守的社會思想文化背景又壓迫著戲曲藝術的發展空間,宮廷藝人和皇室貴胄所處的地位和職責也極大的限制瞭他們藝術自由創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