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山地建筑设计手法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简析山地建筑设计手法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ID:46720442

大小:791.3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7

简析山地建筑设计手法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_第1页
简析山地建筑设计手法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_第2页
简析山地建筑设计手法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简析山地建筑设计手法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5年7月建材与装饰规划与设计简析山地建筑设计手法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潘锦成(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10)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在平整建设用地越趋紧张的情况下,越来越多闲置的山地被投放的建设用地中。山地丰富的地形肌理能赋予山地建筑独特的形态与魅力,同时也为建筑设计带来设计难点。本文试图以实际的投标项目方案为例,通过场地平整,功能布局,交通组织,单体设计,景观表现五个方面探讨山地建筑设计手法的应用。关键词:场地平整;功能布局;竖向设计;建筑与景观中图分类号:TU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38(2015)29-002

2、9-03引言考虑到用地范围内中部存在大范围的山坡(图1),且高差较根据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地貌特点,山地面积约占据了我陆地大,大部分建筑将布置在北侧就西侧较为平整的场地。而地块西面积的2/3,随着中心城市平整场地的逐步圆满开发,郊区山地北角因其山地范围较少,配合整体布局,作平整处理,弱化高差,以及边缘城镇山地开发成为行业内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与周围的平整场地能畅顺连接。此外,结合山体地形,沿山体四满足经济发展以及城镇化需求的现实保证。周较缓的地形作适当的土方平整,以让建筑依山而建。最终,土方平整范围集中在场地西侧及北侧,沿道路标高往山体缓缓找1设计理念坡,保留场地中部

3、及东南侧小山包,尽量减少土方工程量(图2)。1.1以人为本通过对山地居民和平原城市居民的出行量统计,地形坡度为10%的情况下,山地居民的出行量要低于平原居民出行量的一半;当坡度为20%的情况下,山地居民的出行量要低于平原居民出行量的4/5。这一现象说明空间的体验性对人们的活动有着较大的影响,所以在设计山地建筑的时候更应注重空间体验的趣味、可达、便捷,对人们的行为有着积极的影响。1.2节约用地山地建筑由于是在地势起伏、坡度大的用地上进行建设,一般设计施工难度大,地质处理复杂,造价较高。考虑到经济、技术图1原有场地标高示意图等诸多因素,建议在5~25毅的非极端山坡地进行建

4、设。同时,适当的对山地地形进行改造,把坡地控制在10毅以内,尽可能提高空间的可达性及便捷性。1.3特色规划山地建筑的形态特征,取决于山地建筑所赖以生存的山地环境。山地的坡度、山位、山势、自然肌理等是构成山体形态的主要因素。在规划设计时候应首先考虑保护地貌,保持地表的原有地形和植被,避免大挖大填,损坏原始地貌;其次合理利用地形高差和山位特点,使建筑物依山就势、鳞次栉比、层级而上、随着等图2土地平整范围示意图高线的起伏与走向,形成生动的有山地特色的空间定位形式。2.2功能布局2实例分析在整体规划布局的时候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下面本文以某产业园区规划设计为例分析山地建

5、筑设计手整体性:起伏变化的地势,提供了登高俯瞰的特殊条件,有利法的应用。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9万m2。现有场地高低起伏,于展现出群体的全貌和总体轮廓,给人以整体的印象。适应性:多处山体,规划建议保留中部山体,规划有一排洪渠沿西侧路通建筑群体采取灵活的布置形式,产生多变的空间效果,以反映出过至南侧路前段结束。地块范围,需要进行大量土方平整。对山地自然地理条件的适应性。层次性:应充分利用山地高低错2.1场地平整落的自然条件,对空间层次包括水平的纵横层次和垂直方向的山地建筑的设计在于如何正确的处理好构成建筑环境的三竖向层次进行空间层次改造。有机性:山地建筑遵照因地制宜,个

6、基本物质要素:山体,植物,建筑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如何处理就地取材的原则进行设计,结合自然地形、地貌,适当改造,与环好人工的建筑物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是取得山地建筑设计境整合成为有机整体,反映出建筑的地方性特征。成功的关键。本项目在地形处理上结合原地形的水体,在地块北侧延长水·29·规划与设计建材与装饰2015年7月体空间,将山地和西北侧较平缓的地形分割开公共区与私密区应的问题就成为了关键。根据建筑底面和山体地表的不同关系,两个板块。在西侧设置公共性与形象性较强的多层办公建筑群山地建筑克服地形地障、获取使用空间的形态模式也会有所不体,建筑体块组合以山体为中心弧形展开排

7、列,强调了山体的中同。其中接地形式可综合分列为:钻、台、坡、退、让、靠、爬、跌、心性,也对外展示独特的形象界面。而沿山体和水体边上则设置错、吊、掉、架、跨、挑等手法,这些手法最终都是为了减少山地建对私密性与静谧环境要求较高的低层独栋办公建筑组合。低层筑对山体地表的改动程度,保护山地生态环境,塑造出灵活、艺建筑组合沿山体边缘线性展开,因地制宜,根据复杂的地形特术的建筑形态,并使建筑自身的结构更为合理。点,有意识地将建筑的走向予以调整,形成弯曲和错位,打破空景观设计着重于临界部位,即建筑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间的单一性。利用山地地形自然形成围绕山峰布置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