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在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提升在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ID:46720849

大小:6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7

提升在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与方法研究_第1页
提升在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与方法研究_第2页
提升在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与方法研究_第3页
提升在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与方法研究_第4页
提升在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与方法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提升在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与方法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提升在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与方法研究提升在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与方法研究摘耍: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笔者认为:唯有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才是缓解结构性就业压力的本源所在。文章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现状剖析入手,总结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原则、方法与流程,并呼吁大学生、高校及企业合力建构供需匹配、资源节约的无缝对接型人才培养模式。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与方法近年来,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数量连创新高,然而受金融危机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骤增,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据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包括短期供给超量、区域选择偏好、就业能力不足等“结构

2、性问题”,其中,提升就业能力是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所在。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国际劳工组织(ILO)指出,就业能力是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对大学生而言,其就业能力可以概括地理解为毕业后获得、保留并转换工作机会的能力。根据近年来对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调查,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最看重的5个指标分别是:专业知识与技能、敬业精神、学习意愿和叮塑性、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其中“敬业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被用人单位视为目前我国大学生最为欠缺的能力素质。这表明:当前大多数高校在人才培养的目标、理

3、念与方法上仍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明显差异,单纯强调理论知识传授的教育体制,已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培养就业能力的核心应在于使其具备实现顺利就业并保持工作机会的各种能力素质。高校的教育体系屮除了传统的知识技能类教学内容外,还应有针对性地融入培养与发展学生就业能力的内容。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1.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受全球经济衰退、我国经济结构及劳动力结构失衡等因素影响,大学生的一次就业率令人担忧,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屡见不鲜。尽管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颁布了《就业促进法》,旨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但是,残酷的就业压力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仍日益凸现。综观

4、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应用型人才仍是市场需求的主流。普通高校,尤其是应用型大学应坚定不移地以促进学生就业为根本冃标,紧扣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主旋律,在课程设置、学科建设、师资使用、资源配置等方面,摒弃以学校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禁锢,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尝试,不断完善以促进学生就业能力为核心的新型培养体系。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如果说高校的产品是学生,客户是用人单位,那么作为生产者的高校就有必要仔细研究客户的需求,并建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课程观乃至人才培养观。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对天津市部分高校450名大学生和100多家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将近7成的大学生不清楚用人单位的需求。调查中,高达6

5、8.48%的大学生认为,口身的专业水平是应聘•时最为重要的“祛码”o然而,分别有超过5成和4成的用人单位表示,他们最看重的是大学生的“道徳诚信”和“发展潜力”,对“专业水平”表示关注的仅占27.63%。若高校能够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多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并适吋调整教育目标、策略与方法,将有助于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实现学生就业率的提高。1.以学生自我认知为前提网上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目前85.76%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前景感到茫然。究其原因,主要是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更不知道社会上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充分反映了大学生对口我认知的严重匮乏。自我认知的

6、目的是帮助在校大学生了解自我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人格特质和职业能力;探讨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发展路径;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与职业发展力;有效发挥学校在大学生职业发展及就业促进方面的作用。可以说,在校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施职业指导、进行就业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因此,高校应加强自我认知教育,构架起学生自我认知与择业就业相嫁接的有效模式,从而实现学生特征与择业目标的理想匹配,提升职业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就业成功率的提高。2.以产学合作为依托作为大学生这一特殊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双方,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应是互和依存、荣辱与共的关系。若高校所培养的学生能够直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则

7、将大大节约企业的培训与开发成本,并能为企业带來更大的业绩收获;若用人单位能够及吋地将有关需求提供给高校,并与高校进行资源共享,无疑将提高学校的运营效率,并节约成木、减少投入。然而,目前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远远不够,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资源浪费现象突出,供需矛盾始终难以得到根木解决。笔者认为:若高校与用人单位能同吋认识到校企联合、产学合作的重要意义,在培养冃标、需求信息、师资互换、软硬环境等方面开展深入的交流与广泛的合作,必将培养出与用人单位和应岗位的胜任力要求相匹配的合格毕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