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

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

ID:23849183

大小:67.1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1

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_第1页
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_第2页
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_第3页
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_第4页
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摘要:就业能力不足己成为大学生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厘清国内外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要素,借鉴国外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经验,从政府机构、社会企业、高校和大学生等四个维度系统指出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现实路径。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8-0089-02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迈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2013年应届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2014年应届毕业生规模达到729万人。高校毕业生大量涌入就业市场,大学生就业压力随之增大。201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做

2、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提出要求,“深化教育改革,积极调整教育结构,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加强就业教育,促进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培养特色鲜明的毕业生是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前提。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含义及特征就业能力(Employability),由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Beveridge)于1909年首先提出,1998年英国的黑兰格和普兰德(Hillage&Pollard)将就业能力定义为获得最初就业机会、维持就业和必要时争取新的就业机会所需要的能力。2002

3、年国内学者郑晓明指出,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知识和开发综合素质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1]。梳理归纳国内外学者对就业能力的界定和研究,从微观视角看,大学生就业能力指个人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的保持体面劳动、在企业内部或各种职务晋升以及能应对技术与劳动力市场条件变化的可随身携带的能力和资格;宏观视角看,大学生就业能力不仅涉及大学生主观因素,还关联政府、社会、高校对人才衡量的客观标准。基于政府政策、社会企业、高校和大学生等多因素的就业体系集成模型分析可见,在政府政策引导下,高校适应社会需求设置和优化专业,就会

4、从顶层设计角度促进高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有效接轨(图1区域I);大学生在校期间提高专业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到社会企业实习(实践),就会提高个人社会适应性(图1区域II);高校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并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高素质的人才就会不断涌现(图1区域III);而基于政府政策、社会企业、高校和大学生等多因素相互关联影响下的集合就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符合社会企业需求的数量(图1区域IV)。显然,区域IV的动态值越大,代表这所高校培养的大学生社会适应性越突出,其就业竞争力越强。图1基于多因素的就业体系集成模型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要素分析大学生就业能

5、力是其在校期间学习、实习(实践)、求职和入职适应等环节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2]。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国内外学者不断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要素赋予新内涵。一般来说,大学生就业能力要素包括大学生基本素养、职业认知能力、求职能力、职业适应与发展能力等。基本素养集中表现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际交往和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它在大学生长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程中逐步积累养成。职业认知能力是大学生对社会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的综合判断,在大学生与社会企业频繁的交流、交融、交锋过程中不断修正调整从而得到强化提升。求职能力是大学生在具备一定职业认知能力后,通过

6、自我评估、决策、定位,以强化自身在希望获得的就业岗位上拥有的优势和特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会因为不同地区、行业和企业等提供就业岗位的条件差别而产生就业期望。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又会对自身求职能力甚至就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极大影响。职业适应与发展能力是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职业适应是职业发展的先决条件。职业适应主要涵盖对就业岗位道德、能力要求的适应,对新的人际关系和客观环境适应等。影响大学生职业适应的关键因素有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大学生充分实习(实践)将大幅度提高职业适应能力,缩短适应周期。由上述分析可见,政府政策导向以及有关人才的

7、国家战略,高校专业与市场结合的紧密程度以及教学质量高低,社会企业对人才、智力的依赖程度以及选人用人标准等,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有着重要影响。三、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思考及建议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实质上是基于政府政策、社会企业、高校和毕业生不同维度间相互影响、趋向协作的过程,最终达到高素质大学生资源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3]。美国的社会、企业、高校都参与到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政府出台立法和提供专项资金保障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学校提供就业指导服务。英国通过加强校企联系、建立与就业能力相关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帮助学生通过实习增加工作经验等途径来实现大学

8、生就业能力培养。国外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做法和经验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