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预习要从“扶”到“放

指导学生预习要从“扶”到“放

ID:46727824

大小:6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7

指导学生预习要从“扶”到“放_第1页
指导学生预习要从“扶”到“放_第2页
指导学生预习要从“扶”到“放_第3页
指导学生预习要从“扶”到“放_第4页
指导学生预习要从“扶”到“放_第5页
资源描述:

《指导学生预习要从“扶”到“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指导学生预习要从“扶”到“放”城北镇中心小学黄雪梅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关系到教学成功与否,学生对知识掌握与否,智力发展与否,能力培养与否。课前预习是关键的一环,教师布置预习作业过渡到学生独立自学课文,都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下面谈谈指导学生预习的做法。―、明确预习的重要性以前,学生预习主要是朗读一下课文,对课文没有什么了解。课堂教学时,老师是“发射台”,学生是机械的“录音机”。学生对课文中的各类知识预先没有…个初步的感知,课堂上穷于应付听和抄,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思考耗费的时间多。这样

2、,影响了一节课的优化,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课前预习很重要,教师要明确这一点,同时,让学牛也明确预习对课堂教学的催化作用。二、从“扶”到“放”,逐步让学生独立完成训练指标低年级学生的预习应该在老师指导下预习,课外可以读一读,辨一辨,写一写。课前五分钟再读一读。如拼音教学,课前布置学生去读和写。又如识字教学,要求学生对音节的拼读、字形的书写、字义的理解,发展到多角度去识字。对同咅字、多咅字、形近字]多义字的教学,更加要启发学生科学识记,温习旧知,掌握新知,使新I口知识联系起來,形成知识系统。对于中高

3、年级的预习,要求耍有所提高。中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布置一定份量的预习作业,让他们在家里完成。高年级学生的预习,从指导预习过渡到独立预习。即从“扶”到“放”放”之前,让学生明确有哪些自能训练指标。我们通常的自能训练指标有:生字的自学、词语的解释、课文的分段、段意和屮心思想的概括、词句的收集、课后问题的解答、课题的诠释、主要内容的概述、同义词及反义词的查找、心屮的疑问等。以上训练项目在不同的课文都要有所侧重,不能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否则学生负荷过重。通过以上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时,师

4、生双边活动也比较融洽,对简单的问题提一下或略去不讲,疑点关键之外,可以边导边想边议,从而迎刃而解。课堂上可以有一定时间进行多项练习,全方位感知课文,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三、检查预习效果,有区别地提高要求每次预习作业要检查。可以采取三种检查方式:一、老师全查或抽查。老师从屮总结成绩,发现不足之处。然后,提醒学生注意,发扬成绩,弥补不足;二、同学互查。检查前,老师教给学生检查的方法,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鉴别能力。三、自查。学生对自己做的预习作业自我检查,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评改作业的能力,对出

5、现的问题也能比较自觉地在今后避免。对于优生和差生的预习作业,要求上有所区别,份量难度上要适屮。避免差生的预习作业太多太难而“消化不良”,优生出现“饿肚”现象。检查预习作业的方法也要区别对待。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全面提高数学素质城北镇中心小学王映平在大力提侣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师都能从思想上认识到: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流于形式,学生只是听老师的指令机械地操作,这样的参与收效其微。课堂教学是

6、否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教学素质,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关键。那么怎样让学生真正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从中受益呢?我认为应从三方入手:让学生愿意参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让全体学生学会参与。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一些体会。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想学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來新异、亲切的感觉,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因此,新课导入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新课导入的关键在于突出一个“激”字。

7、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学生由“好奇”转化为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尽快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比如,在教学“进一法”吋,我先布置一道应用题:“要用铁皮做一个水桶,已知水桶的半径为9分米,高为40分米,做这个水桶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得数保留到整平方分米)。学生计算岀得数为;2515.14平方分米~2515平方分米。第二天上课时,我笑着对他们说:“昨天,老师如果按你们的计算去做水桶,可能到故后一定要闹出笑话了,同学们想想看,你们错在哪里?”许多同学再计算一遍,没错呀!这吋,我让同学带

8、着这个疑问学习“进一法”,学生思维积极,反应强烈。二、精心设计,让全体学生都能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根据学纶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呢?我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作业和试卷的设计及批改中,都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促使他们知难而进,积极进取,在克服困难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诱导,启发学生回答问题,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设计的问题也要有一定的“坡度”,让中下等水平学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难度较大的由优等生回答。遇到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