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丝竹音乐漫谈与探析

江南丝竹音乐漫谈与探析

ID:46732894

大小:6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7

江南丝竹音乐漫谈与探析_第1页
江南丝竹音乐漫谈与探析_第2页
江南丝竹音乐漫谈与探析_第3页
江南丝竹音乐漫谈与探析_第4页
江南丝竹音乐漫谈与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南丝竹音乐漫谈与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江南丝竹音乐漫谈与探析摘要:“江南丝竹”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发展成为江、浙、沪地区的民间重耍乐种。丝竹音乐风格优雅华丽,曲调流畅委婉,与江南人文荟萃的深厚文化底蕴以及富饶美丽、人流物转的繁华历史相印成辉,成为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部分。关键词:“江南丝竹传统音乐;传承发展;新观念;创作交流“江南丝竹”是起源于江苏苏州地区、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江和上海一带的中国民族器乐合奏形式。据考证,这样的形式发源于明代的苏州地区,清咸丰庚申年(I860)开始流传于民间,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发展成为江、浙、沪地区的民间重要乐种。“江南丝竹”在合奏时,每件乐器既冇富鲜

2、明个性又•互相和谐,使用恰当的演奏手法加花变奏,很能衣现出演奏者的默契和智慧。来自社会各阶层中的丝竹乐爱好者除了在业余之暇奏丝弄竹以口娱口斥外,还常常让这样的演奏形式出现在交友聚会、婚丧喜庆等场合的演出中。虽然來自于民间,但所演奏的乐曲风格优雅华丽,曲调流畅委婉,反映出了江南人细腻含蓄,勤劳朴实的性格特色,与江南人文荟萃的深丿良文化底蕴以及富饶美丽、人流物转的繁华历史相印成辉,成为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部分。中国的传统音乐依据其材质的特点可归为八大类:“金,石,丝,竹,土,木,革,匏”,称为八音。而其中以丝,竹为材料的乐器最为流行,如:琴,筝,瑟,阮,(

3、唐以后,又有琵琶,二胡),笛,箫,笙,管等。所以,从广义來说,传统的中国音乐就是丝竹音乐。因为弹拨乐器,弦乐器的弦在古代是以丝来制作,而管乐器一般以竹子为材料制作而成,所以凡以这些材料做成的乐器演奏的音乐,我们都可以称为丝竹音乐。然而,今天我们所谈论的丝竹乐,通常是指流行在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一带的民间音乐,我们把它称为“江南丝竹”。一、江南丝竹的溯源“江南丝竹”在演奏时,编制少则二、三人,多则十来个人。“江南丝竹”以其清新、自然,流畅、华丽的风格特点为老百姓喜爱。“江南丝竹”以丝弦乐器和竹管乐器为基木编制,女[h二胡、琵琶、扬琴、三弦、笛、笙、箫等。为什么

4、把这样一种音怎样式称Z为江南丝竹?清道光《嘉兴府志》记有:“采苏杭之丝,截洞庭秀竹,变吴越佳音,集弦索精粹,江南有丝竹也。”在文中就已涉及“江南丝竹”这一概念了。但是作为器乐乐种的名称,大概要到20世纪50年代才正式定名为“江南丝竹”。江南丝竹音乐上采用中国传统支声复调的织体手法,以单旋律为主,不同乐器按各自特点自山加花,变奏,既富有个性,且又相互和谐。与西洋古典音乐的和声,功能性的行进手法相比,“江南丝竹”音乐于偶然中尽得中国艺术自然渐变,中和之灵魂。“江南丝竹”的名曲包括:欢乐歌,行街,云庆,三六,四合如意,慢三六,屮花六板,慢六板,号称八大名曲。二、江

5、南丝竹与昆曲及十番锣鼓的渊源江南丝竹和昆曲音乐有着紧密的联系。首先,从地域情况来看,它们几乎在同一个地方诞生,流传。昆曲的发源地在今天上海的郊区昆山,而江南丝竹则发源,流行在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一带。从演奏乐器来看,昆曲与江南丝竹用的乐器几乎完全一样,只不过昆曲中,以笛子为领奏,主奏乐器有眩子,鼓等,而江南丝竹则以笛子、二胡共为领奏,主奏乐器。冇一说江南丝竹脱胎于昆曲。江南丝竹与昆曲相同的乐曲确冇一些,比如《老八板》《柳树青娘》等,然而江南丝竹中最为著名的八大名曲却与昆曲曲牌没有关联。再有昆曲与江南丝竹产生的年代不同,昆曲诞生于明代,以当时流行的昆山腔和弋阳

6、腔为唱腔的主要來源。而江南丝竹则源于清末,民初。且音乐的风格是以上海附近的民间音乐,小调为来源。从风格上來讲,昆曲音乐典雅,隽咏,具有古典音乐美。而江南丝竹则悠然自得,自然、流畅,更趋民间音乐的朴素。一雅一俗是昆曲和丝竹最大的不同。从音乐演奏上讲,昆曲音怎以笛子为领奏,主奏斥器,其他乐器则基本上根据笛子的变化而变化,起着辅助的作用。而江南丝竹中,笛子,二胡皆为领奏,主奏乐器,加上其他乐器如琵琶,扬琴都有各自的加花特点。笛子与其他乐器是相辅相成,互为衬托的关系。从演奏技术上讲,昆曲音乐中,笛子多用“叠音”,以突出昆曲典雅的风格,而丝竹中则多用“打音…透音”来使

7、音乐更加柔美,流畅。若要进一步阐明江南丝竹乐的曲目源头,还需谈谈十帑锣鼓。十帑锣鼓为明代流传于吴地(江苏宜兴一带)的丝竹锣鼓乐种,又称“十不闲”,“十样景”。据文献推论,初始为鼓吹乐-“军屮乐”的十番锣鼓,在万历年间与为昆曲伴奏的“吴中弦索”同盛与江南,收弦索影响,后乂加入弦子与箫管,粗具丝竹锣鼓形态。清代中叶,十番锣鼓已出现粗细Z分,标志着这一乐种开始丝竹化。在历史演变过程中,丝竹锣鼓逐渐去除打击乐器,形成丝竹器乐合奏。19世纪中叶,江南地区以苏州;无锡一带为经济文化中心,而这些地区普遍流行的器乐合奏形式便是十番锣鼓。当时流行的套曲《锣鼓四合》与后來的丝竹

8、名曲《四合如意》存在着源流关系。以此推证江南丝竹源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