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学:蕴藏于华丽冒险中的文化自觉【文献综述】

海派文学:蕴藏于华丽冒险中的文化自觉【文献综述】

ID:467341

大小:22.8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08-06

海派文学:蕴藏于华丽冒险中的文化自觉【文献综述】_第1页
海派文学:蕴藏于华丽冒险中的文化自觉【文献综述】_第2页
海派文学:蕴藏于华丽冒险中的文化自觉【文献综述】_第3页
海派文学:蕴藏于华丽冒险中的文化自觉【文献综述】_第4页
海派文学:蕴藏于华丽冒险中的文化自觉【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派文学:蕴藏于华丽冒险中的文化自觉【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海派文学:蕴藏于华丽冒险中的文化自觉海派文学作为颇有争议的一种文学流派。它究竟是文人们自觉的文化觉醒,还是满沾铜臭味的“洋场恶少”?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文学界各学人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引起了规模颇大的学术纷争。海派文学的定位和定性,我们当然不能以偏概全,潦草定论,而是应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宏观的来研究与分析。因此,本综述试从海派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写作技巧,以及作品所涉及到的社会因素,文人自身价值观念等方面做排比前说的工作,以期为以后更深入的研究工作提供方便。一、社会因素:文

2、人们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探讨了海派文化形成的夙缘。其中,绝大部分论述都认为资本主义的萌芽与迅速发展是海派文化展现其独特个性的沃土。1、经济的迅猛发展与资本主义的膨胀陈思和认为“当上海被西方冒险家们称作为“东方的魔都”时,它已经自然而然地担当起西方文明的情欲排泄口的功能,西方冒险精神正是在这种种犯罪欲望的刺激下变得生气勃勃,风情万种。”[1]西方文明固然加速了上海的繁荣与发展,但也悄悄给上海埋下了放纵于情缘孽海中的毒瘤。2、外来文化的消解与冲击杨义认为“北平‘京派’作家在大学公寓中闻到‘十里洋场’的酒

3、气肉味,上海现代派作家在租界亭子里闻到明清古都朴野恬淡的风气的时候,他们都不禁鼻子痒痒的打起喷嚏来。”“京派和上海现代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两个风格独标的梦,一个梦萦绕于山间的清泉,一个梦漂浮在洋楼的酒浆。当泉水汇入江流,酒意受原野的清风吹拂的时候,梦也就残破,也就苏醒了。”[2]错综复杂的中国近代文化,不可避免的冲击着大都市。陈思和说道“强势文化以充满阳刚的侵犯性侵入柔软靡烂的弱势文化,在毁灭中迸发出新的生命的再生殖,灿烂与罪恶交织成不解的孽缘。当我们在讨论海派文学的渊源时,似乎很难摆脱这样两种文化的同体

4、现象,也可以说是“恶之花”的现象。”[3]3、政治立场与阶级分野的迥异刘半农曾经嘲笑过郭沫若为“上海滩的诗人”[4],鲁迅则干脆用“才子加流氓”[5]来概括上海文人。“新的海派文学也敏感地写到了上海的现代性,那些男女主人公既是现代物质生活的享受者与消费者,同时又是这种现代性的反抗者与审判者。派文学出现了两种传统:一种是以繁华与靡烂同体的文化模式描述出极为复杂的都市文化的现代性图像,姑且称其为突出现代性的传统;另一种是以左翼文化立场揭示出现代都市文化的阶级分野及其人道主义的批判,姑且称其为突出批判性的传统。

5、”[6]一、思想内容杨义在《中国现代小说史》所说,张爱玲“所记录下来的小人物.不可避免地做些有失高贵的事情;这些小故事读来叫人悲哀,不由得使人对于道德问题加以思索。”[7]于青在《张爱玲传》中说,“是张爱玲笔下那些普通人的传奇故事里,尤其是男女主角所牵牵绊绊的情爱悲剧以及女性普遍毫无例外的苍凉身世确实显露出带有民族文化心理深层中普遍的国民意识,即女性的‘原罪意识’。对女性意识里的‘女性原罪’意识的展露和批判,则是张爱玲对民族文化心理建构的一个补充,是对女性意识的进化和发展的贡献。她们的意识仍被男性所支配和

6、控制。”[8]有学者认为施蛰存(海派)小说中女性作为一种存在,更多的时候是被关照的对象。一些以女性形象为主体的小说,并且在小说的叙述中,这个超叙述者还常常跳出来做价值的评判。即使在以男性的心理活动和心态变化为主体的小说中,主导因素仍为女人。即使在以男性的心理活动和心态变化为主体的小说中,主导因素仍为女人。[9]王剑丛在比较中得出张爱玲是现代作家中最专注于“恋爱、婚姻”的作家,其婚恋描写与时代关系淡漠,而是指向人性、人性的恶的一面。[10]张国桢从“启悟母题”角度分析《茉莉香片》和《第二炉香》,指出张爱玲的

7、作品“包藏的是真正现代派作家所关注的人性问题的深刻内涵。[11]吴福辉盛赞张爱玲对旧家族在大都会的际遇命运的精细表现,认为她的都市最贴近上海的真面目,并深入到现代都市哲理的层面。[12]陈思和则认为张爱玲头一个捡拾起这种破碎的个人家族记忆,写出了〈金锁记〉〈倾城之恋〉这样的海派风格的作品。由于张爱玲对现代性的来临一直怀着隐隐约约的恐惧感,及时行乐的世纪末情绪与古老家族衰败的隐喻贯穿了她的全部的个人记忆,一方面是对物质欲望疯狂的追求,又一方面是对享乐的稍纵即逝的恐惧,正是沦陷区都市居民沉醉于“好花不常开”的

8、肺腑之痛,被张爱玲上升到精神层面上给以深刻的表现。张爱玲对都市现代性的靡烂性既不迷醉也不批判,她用市民精神超越并消解了两种海派的传统,独创了以都市民间文化为主体的海派小说的美学。[13]一、文人自身的价值观念沈从文对“海派这个名词的概念”所下的断语是:“‘名士才情’与‘商业竞卖’相结合”[14]鲁迅说得也够清楚:“‘海派’则是商的帮忙而已”[15]张国安教授曾指出:“就对生活的观照态度来看,刘呐鸥和沈从文,应当说是在同一地平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