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贵探究案答案

民为贵探究案答案

ID:46734616

大小:5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7

民为贵探究案答案_第1页
民为贵探究案答案_第2页
民为贵探究案答案_第3页
民为贵探究案答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民为贵探究案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课时探究案答案一、课内研究1、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这是因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需要有个“君”O国家是为民众建立的,“君”的位置是为国家而设立的。这里,轻重主次的关系是很清楚的,国家政治,一切以民为本。要说真有什么“天子”,那么民众才是真正的“天子”。因为天的聪明,是通过民的聪明来表现的;天的视听,是借助民的视听来实现的。民众的意愿,天总是顺从的。可见民众才是“天”的代表,是真正的“天Z骄子”O至于所谓“君”,则是民众抬举出来的,“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

2、,水则覆舟。”民众有力量抬举出一个君,也有力量把君推翻。君位本是为天下民众设的,谁来做君完全应当由天下民众决定。这是古今天下通行的道理。无论这个“君”叫做国王,叫做皇帝,叫做总统,叫做主席,都概莫能外。只不过在古代,人们尚未能设计出一套有效而完善的民主制度来落实这个道理,使之成为可以操作的程序,以致于这个道理在很多时候不能马上兑现。但这并不说明这个道理本身不成立。实际上即使是在民主制度缺如的社会里,上述道理有时也会以各种形式自发地强行发生作用。只要看看历史上无数昏君、暴君最终被推翻,身败名裂的下场,就

3、不难理解这一点。民的地位不仅在君之上,而且在国家(社稷)之上。因为国家的权力也是人民所赋予的,国家的利益应当是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代表,所以从逻辑上来说,必须置民众的地位于国家之上。孟了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坚持这个原则,可以防止少数政客假借”国家”的名义,侵害民众的权力和利益。为“君”的如果真能认识到上述道理,就应当认真听取民众的意见,坦诚接受民众的监督,关心民生疾苦,与民同乐。2、朱元璋认为:“若非天生人君以育之,又何言斯民之有哉?”专制君主的绝对权威是丝毫不能侵犯的。他兴办教育,并以儒学为教育的

4、基本内容,为的是收所谓“礼教明于朝庭,而后风化达于四海”之效,其根本目的乃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所以,尽管朱元璋尊崇儒学,优渥孔氏,但对儒学中不利于达到此一根本冃的的思想内容仍十分反感,严加按斥。譬如,他“读《孟子》,怪其对君不逊,怒S:'使此老在今H,宁得免耶?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朱元璋特命翰林学士刘三吾主持阉割《孟子》,将该书《尽心篇》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梁惠王篇》中“国人皆曰贤”和“国人皆曰可杀”、《离娄篇》屮“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万章篇》中

5、“天与贤则贤”诸章,以及诸如散见于各篇中的“吋FI曷丧,予及汝偕亡”、“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J“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等不合“名教”的言论尽行删除,编选成一部只剩下170余条的《孟子节文》。透过这部足堪被专制君主们视为“洁本”的《孟子节文》,我们可以看到,朱元璋不许说人民有尊贵的地位和权利、不许说人民对于暴君污吏报复的话、不许说人民有革命和反抗暴君的权利、不许说反对征兵征实同吋并举、不许反对捐税和内战、不许抨击黑暗的

6、官僚政治、不许强调君主耍担负净化社会风习责任,甚至连统治者应力行仁政以救庶民的话都不许说!(由此我们当可更深刻地了解朱元璋实施儒学教育的根本目的。3、【提示】孟子的民本思想是其德治思想的社会政治依据,性善论是其德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仁政论是其德治思想的归宿,但孟子的德治思想与当代的以德治国又有根本区别,民本思想进步性表现在“民贵君轻”和对“天、神、鬼”观念的突破,因此它在历史上对统治阶级治国安邦起到极大的作用。孟子的民本思想及德治思想对今天贯彻以德治国的方略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今天的“以德治国”的方略可

7、以说是对古人进步思想的延伸与发展。无论是什么吋代,每一个当权者都应该善待百姓,因为只有百姓安,才能天下安,只有百姓富,才能天下兴。二课外阅读1、D(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汾阳是爵名。郭子仪官至太尉屮书令,令公是官名)2、B(文中有“惜母”句,故知南阳夫人为诸子之母,为郭子仪之妻)3、D(“此”是指方镇跋扈的程度)4、B(指安史Z乱,不能停留于字而的解释)5、D(安史Z乱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武臣——节度使常骄横跋扈,有所要求,朝廷畏惧,尽量满足。郭子仪请求处分一个州县官,皇帝迟迟不批准,说明皇上不

8、把郭子仪和一般武臣同样看待。这也说明皇帝知道郭子仪办事出以公心、忠于朝廷,所以郭子仪很高兴,希望大家祝贺他。“见贺”,即“贺我”)6、(1)凭着令公的功勋和品徳,而请皇帝处分一个小吏却受到阻挠,这说明是宰相不知体统啊!⑵郭了仪在河中,禁止军中无故跑马,违犯者处死。【译文】汾阳王郭子仪在汾州(唐代州名,辖境在今山四省中部),曾经向皇帝上表弹劾一个州县官,可是皇帝的批复迟迟未能卜•达。判官(郭了仪的卜•屈)张昙对同僚说,凭着郭令公(郭子仪官至太尉中书令,世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