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军人心理危机应对举措

浅论军人心理危机应对举措

ID:46736811

大小:6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7

浅论军人心理危机应对举措_第1页
浅论军人心理危机应对举措_第2页
浅论军人心理危机应对举措_第3页
浅论军人心理危机应对举措_第4页
浅论军人心理危机应对举措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军人心理危机应对举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军人心理危机应对举措[摘要]军人作为一个非凡群体,要经常面对各种突发性事件的挑战,异常的场景使其心理受到冲击和伤害,但无论哪一种突发事件,都会诱发军人异常心理应激反应,对军人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产生负面影响。而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对预防及降低救援军人应激性疾病的发生、保护其身心健康,以及提高部队官兵"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促进和谐军营的建设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军人心理危机干预危机是指人类个体或群体无法利用现有资源和惯常应对机制加以处理的事件和遭遇。军人作为一个非凡群体,要经常面

2、对各种突发性事件的挑战,异常的场景使其心理受到冲击和伤害,会诱发军人异常心理应激反应,对军人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在新时期下,我军“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新使命决定了军人必然要直面各种突发事件的挑战。如在“5.12”四川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灾难性危机事件中,作为听党指挥、服务人民的军人更是冲在救援第一线。面对救援现场强烈的各种异常刺激,就会产生心理功能紊乱,出现心理危机。因此,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对预防及降低救援军人应激性疾病的发生、保护其身心健康,以及提高部队官兵“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

3、事任务”的能力、促进和谐军营的建设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灾难性突发事件中救援军人心理危机表现灾难性危机事件具有极大的威胁性、紧迫性、震撼性和后果不确定性。救援军人一般为紧急接受救援任务,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加上当代官兵大多生长在长期和平环境中,缺乏类似的应对经验。因而救援中强烈、持续的心理应激状态,极易使其产生各种心理危机。主要表现在认知,情绪,行为、生理等方面。根据危机理论,对救援军人的这些心理危机的处理方法不同,其后果也不同。主要分为:顺利度过心理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策略,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度过了心理危

4、机但留下心理创伤,影响今后的社会适应;经受不住强烈的刺激而出现各种非理性行为如自伤自毁等;未能度过心理危机而出现迁延终身的严重心理障碍,甚至引发部队集体性心理恐慌,影响部队安全稳定。因此,及时对身处救援一线的军人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十分必要。二、救援军人心理危机干预的举措心理危机干预是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针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救援军人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心理问题施加影响,采取明确有效措施,调动其自身心理潜能,使之发生指向预期目标的变化,并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1.提供心理支持军人由于其职

5、业的特殊性,使部分军人养成'‘不能也不愿与他人分享自我心理感受”的心理封闭定势,对战胜心理危机十分不利。因此,一方面要运用无条件接纳、价值中立、同理心倾听、解释、指导、积极暗示等支持性心理治疗技术给处在心理危机中的救援军人以情感支持,同时要尽量调动客观社会支持资源给予救援军人关心和帮助,促使其早日走出心理危机。2•调整认知模式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危机是因个体面临一场紧急、可怕的威胁事件而引发的心理失衡状态,其持续时间的长短因个体重新认知、分类和理解创伤所需的时间而定,假如个体能有效地将创伤在意识中进行整合、认

6、知和组织,并把它作为过去不愉快事件的一部分,问题就可能迎刃而解,正常心态就能得以恢复。因而在心理危机干预中,干预实滋者要通过心理叙述和观察,仔细弄清灾难性危机以及救援中发生的一些特异性事件对危机者的影响,其认知模式中存在着哪些不良信念和自我否定成分等。并通过认知行为治疗、合理情绪疗法等指导危机军人与自己的非理性认知进行辩论,直至建立合理的认知模式,以帮助他们客观地、理智地分析和判断危机刺激的性质和后果,接纳当前现实的处境,最终主动纠正自我的情绪和行为偏差,提高心理应激能力。3.建立积极应对方式应对方式指一种缓解情绪紧张

7、、维持心理平衡、调节行为表现使之符合外界要求的方法和手段。在强烈应激状态下,它作为应激情景与人的身心健康之间的中介变量,与个体的应急能力和心理损害危险度之间有髙度的相关性。因而干预中要对有心理危机的救援军人所使用的心理应对策略进行仔细分析,指导其放弃消极、无效的应对策略,建立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如“解决问题”、“合理宣泄”、“求助”等,以便提升其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效应付危机。4•积极关注使其自助成长咨询心理学认为,每个个体的身上都存在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自助、成长的潜在动力。因而心理干预中,干预者应在“共情”即分担

8、对方的痛苦与悲哀的同时,始终立足于给人以光明、希望和力量,对救援军人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和闪光点予以充分关注和挖掘,鼓励其重树信心、在困境中崛起。促使其心理状态发生积极、正向的改变,恢复自我意识和生存价值感,同时调动危机军人本身的自助潜能去获得心理成长,以危机为契机升华自我心理素质。参考文献:[1]王择青,杨君,朱鸿武等•军人人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