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韦应物诗歌创作【文献综述】

论韦应物诗歌创作【文献综述】

ID:467374

大小:2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08-06

论韦应物诗歌创作【文献综述】_第1页
论韦应物诗歌创作【文献综述】_第2页
论韦应物诗歌创作【文献综述】_第3页
论韦应物诗歌创作【文献综述】_第4页
论韦应物诗歌创作【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韦应物诗歌创作【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论韦应物诗歌创作唐朝,是文学的辉煌时期,更是诗歌的顶峰时代。大历年间是盛唐诗风向中唐诗风演变的过渡期。而这个时期的韦应物的诗风转变,最具代表性。由于生活经历的不同,对体裁运用的不同,对题材选择的不同,以及表达方式的不同种种原因,韦应物诗歌创作的不同时期,风格还是略有差异的。他后期归隐后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较大。历来有众多学者对这些诗歌进行了研究,本综述将部分资料和评论分类介绍。一、时代及诗人背景韦应物的诗属于“大历诗风”,正如袁行霈在《中国文学史》中所说的:“这些诗人的大多数,青少年时期是在开元太平盛世度过的,受过盛唐文化的熏陶;可由安史之乱引发的近十年

2、的空前战乱,使他们的心理状态产生了明显的变化,蓦然感到了自己的无能和衰老,从而失去了盛唐士人昂扬的精神风貌。韦应物的绝大部分诗歌,作于因斌公职发而被迫辞去洛阳丞相一职后,尤以大力中再度出仕任京兆府功曹,至罢滁州刺史的十馀年间的吏隐诗作见称于世。在他后期的作品里,慷慨为国的昂扬意气消失了,代之以看破世情的无奈。”[1]诗人一生经历过仕途的坎坷,在出仕与归隐之间徘徊,邝健行等选编的《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中提到:“诗人在仕途生涯中,忧中唐政治弊端,疾百姓生活贫苦,有志改革而无力,欲归隐而不能,常常被出仕、退隐所困扰,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2]陶敏《韦应物生平新考》:“韦

3、应物出身世家,少为玄宗三卫郎,上过太学,先后做过河阳从事、洛阳丞、河南府兵曹参军、京兆府功曹参军、高陵令、栋阳令、尚书比部员外郎、滁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官职。”[3]对于其性格,薇园《韦苏州年谱稿·前记》:“观其性情恬退,不慕荣利,而少年则豪侠不羁人也。”[4]刘开扬《唐诗通论》:“应物少年生活骄纵,但后来玄宗死去,他失势了,才开始读书并作诗。”[5]李肇云:“韦应物立性高洁,鲜食寡欲,所居焚香扫地而坐。”[6]二、韦应物的诗风转变韦应物后期的诗歌与其前期的相差甚大。“晚年所作诗闲雅澹简。人以陶潜比他”。在这点上,历来论述也较多。例如,郭绍虞《清诗话续编·读雪山房唐诗序

4、例》中管世铭云:“苏州有意学陶而得陶之性情”[7],《唐诗鉴赏集》:“韦应物这种抒写闲适的胸襟、描摹自然景物的诗风,是有其渊源的。他对桃园民非常向往,不仅生活上‘慕陶’‘等陶’,作诗也要‘效陶’。”[8]诗人写了很多山水诗,但是在闲适自在中却流露出了孤寂的伤感情怀。因为韦应物并不是浑身静穆的隐士,或远离尘嚣的幽人。陈沆《诗比兴笺》云:“或谓韦公冲然物外,寄情吏隐,本菲用世匡主之辈,未必江湖魏阙之思,此非知韦者也。”[9]“山水可以使诗人如此欢愉、向往,是因为‘青山澹吾虑’,旷阔、清新的山水可以暂时涤荡他的襟怀.那么他中年局促于吏舍中有什么郁积不解的忧思呢?从他的许多诗中的内心剖

5、白和关于他的现存的零星史料看,这忧思主要是来自中唐政治的腐败、百姓的疾苦和自己‘恒守拙直、招致的祸患。”[10]因此,我们读其诗时,不该忽视“闲淡”之中的“伤感”,“旷达”之中的“哀怨”,应透过表层的高雅淡泊,从而挖掘出深层的孤独和寂寞。二、韦应物诗的风格特点韦应物与李白、王维并称五绝名家,古淡是其风格特征。“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淡,并入化机。”[11]王国璎《中国山水诗研究》:“他比开元时代的诗人如王、孟等,更能广泛欣赏过去的传统,多方面从以往的诗人作品中吸取养分,因而除了陶渊明的浑融平淡,诸如谢灵运的精工刻画,王维的含蓄简远等风貌,都会出现在韦应物的作

6、品中。”[12]朱东润《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韦诗以写田园山水著名,部分作品,对安史之乱后社会乱离、人民疾苦的情况有所反映。其语言简淡,绝去雕饰;而风格秀明,气韵澄澈。”[13]蒋寅《大历诗人研究》:“散淡,即淡泊,既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也是人的一种精神状态,是指心灵的宁静、情感的柔和;作为一种人生的态度,是对人生旅途上发生的挫折与不幸坦然地面对与接收;作为一种艺术精神,则表现为对和谐的情景、冲淡的气韵和悠闲简洁的艺术风格的追求。”[14]《诗说杂记》言:“优柔不迫者,惟陶、韦一体,从容闲适,举动自如。”[15]诗人所写的对其妻的悼亡诗令人动容,也看到了韦应物的思念之

7、情和孤独之感。郭绍虞《情诗话续编》:“古今悼亡之作,惟韦应物十数篇,淡缓动人,不比语语沉痛,而忧郁之气灌输其中,诚绝调也。潘安任气自苍浑,是汉京余烈,而此题精蕴,实自韦发。”[16]三、诗中运用的手法及物象正如肖文苑《唐诗琐语》所写到:“诗,没有单纯的写景。单纯写景,犹之穿着绸衣的曹仁,是没有生命的。士人写景,总是为了抒情。”[17]因而,韦应物娴熟的以景传情的手法将其个人的内心情感得到了完整的表达。如“《赋得暮雨送李曹》咏暮雨中江边送客,二人难舍难分,微雨暮钟,帆重鸟迟,海门浦树,浑然一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