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

浅探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

ID:46738673

大小:6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7

浅探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_第1页
浅探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_第2页
浅探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_第3页
浅探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_第4页
浅探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探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探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摘要:09年课改后,不同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学版本,如雨后春竹般涌现在世人的面前。可是当我们激情澎湃的投入新课改后,各种各样的问题缠绕着我们使我们举步为艰。教师对教材不适应,学生对新的教学方法的不适应,以及化学教学中其它种种问题,导致我们很多时候不由自主的又走回了老路。可是,我们的新教学理念具有自然性,发展性,生命性,符合社会的需求。我们就应该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克服困难,积极向前,引领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关键词:新课改教材教师学生中图分类号:C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春暖花

2、开,百花齐放,教育迎来了春天。不同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学版木,各有所长,如雨后春竹般涌现在世人的面前。我们教育者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接触的、选择的机会更多;我们的孩子是幸运的,因为教育更符合认知过程,更有利于他们智力的成长,利于他们的潜力的开发,利于他们适应以后日益激烈的竞争社会。可是当我们激情澎湃的投入新课改后,我们又冇所迷茫,踌躇,各种各样的问题缠绕着我们使我们举步为艰。一、教师对教材不适应。问题一:教学理念改变,新的知识体系分散,教师甚不习惯。新的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相差甚远,传统教学注重知识体系的

3、建立,而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科学研究思维的培养,注重学科与生活的联系。传统学科知识体系被打破,分散到不同章节,不同模块中去。如乙烯的有关知识是高中化学考察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2003年6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的全日制普通高级屮学教科书《化学第二册》[1]“第五章坯——第三节乙烯烯怪”中完整体现出乙烯的实验室制法,性质及用途。而在新的鲁教版教材《化学2(必修)》[2]模块“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一第二节石油和煤重要的桂”中以石油的炼制引出乙烯,介绍了乙烯的用途、物理性质及部分的化学性质,并以“迁移应

4、用”方式让学牛自己写出以乙烯为原料制取工业酒精的反应方程式。又在“第四节塑料橡胶纤维”中介绍了乙烯的加聚反应及聚乙烯的用途。随后《有机化学基础(选修)》[3]“第二章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桂的衍生物一一第一节有机化学反应类型”中又以乙烯的实验室制法为载体介绍消去反应,至此,乙烯的有关知识才得以完整地呈现。这样的编排方式H的是为了紧密结合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追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但使我们已多年习惯完整知识体系的教师很难适应。很容易出现在必修中深难度把握不准,过多的增加内容,使学生感到累,丧失学习兴趣。问题

5、二:教材内容扩展,以不同形式分层展现,教师感到内容增多,课时不足。鲁教版化学教材为了培养学牛建立科学的研究理念,教材屮以“知识支持”“拓展视野”等栏目增加了很多旧教材所没有的内容。如在《有机化学基础(选修)》[3]“第一章——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介绍极性键时,以“方法导引”引入了电负性及电负性的判断。在新增内容“不同基团间的相互影响与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关系”处以“知识支持”栏目引入吸电子作用和推电子作用。这对后面介绍有机化学反应各类型的反应机理以及醇、酚、醛、竣酸的化学性质的推测及性质介绍时都非常

6、重要。又如在《冇机化学基础(选修)》[3]“第二章——第二节醇和酚”中介绍完醇与金属钠反应机理后乂通过“追根寻源”栏日使同学们了解了水和各种醇与金属钠反应时剧烈程度不同的原因。这些编排使很多教师感到内容繁杂,结构不紧凑,课时严重不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为了面面俱到常以满堂灌的形式代替探究式学习,最终造成“夹心饭”。问题三:探究性实验多,基于学生基础、教学条件、课时紧张等局限,教师感到无法全面实施。新教材将以往演示性实验、学生实验以“活动探究”“观察思考”形式呈现。实验步骤不再具休写出,需要学生通过知识积累及

7、预习,自己给出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预测结果。这对学生的学科素养要求较高,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群体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如鲁教版教材《化学2(必修)》[2]模块“第一章——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需耍学生通过“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比较”的活动探究得出同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不仅考察学生对“方法导引”栏目的理解,对金属与水与酸反应知识的积累,还考察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及总结能力。考察范围广,内容容量大,耗时多。再如《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测

8、定中和热的反应热受简易量热计自身局限、测量组数多、耗时大,因此该实验也有很大的不可操作性。教师为了增加课堂容量将很多实验探究删减,淡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课改目标背道而驰。二、学生对新的教学方法的不适应。问题一:资料不配合,课时分布不符合实际教育。09年课改后,市场涌入了很多导学案,各冇特色。但教育针对的群体不一样,导学案的详略程度,习题的难易程度要求就不同,其至课时分布也不同。常有一学案,需讲二到三课时。学生课前填写导学案费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