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

浅论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

ID:46744650

大小:7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7

浅论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_第1页
浅论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_第2页
浅论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_第3页
浅论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_第4页
浅论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及影响2016届文学院汉语言文学1203614090徐应运指导老师:史宏伟摘要陈了昂是唐代文学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理论革新和实践的诗人,从初唐到盛唐的诗风发展转变中是一个不可避过的存在。他在《修竹篇》中标举风骨,力倡兴寄,批评了齐梁以来“文章道弊”、“彩丽竞繁”的弊病,开风气之先,为唐代诗歌繁荣开辟了道路。《感遇诗》是充分实践陈子昂的“风骨”“兴寄”,尖锐地揭露了当时的许多弊政,表现对人民所遭受苦难的同情,以及对理想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悲愤激情和深深的感慨。这组诗歌“风骨”“兴寄”兼备,为唐代文艺思想和诗歌创作

2、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关键词:陈子昂,兴寄,风骨,《感遇诗》,《登幽州台歌》陈了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陈了昂是在初唐四杰Z后更加鳞明坚决的反对初唐盛行的齐梁诗风,并且在理论的革新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贡献。南宋诗人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说:“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首唱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朝之纤弱,趋于黄初、建安矣。太口、韦、柳继出,皆自子昂发Z。”⑴这是对陈子昂对唐代诗歌由初唐向盛唐转变做出的贡献表现了极高的赞誉。在当时陈了昂不是一个闻名天卜•的著名诗人,他的光芒被沈宋、杜审言等人掩盖住了。但是陈子昂彻底否定

3、宫廷诗,反对齐梁诗风的靡靡之音,提出了一套改变唐诗诗风的诗歌理论——“兴寄”、“风骨”。使唐诗风气为之一变。一、“兴寄”说的内涵与其在《感遇》诗中的表现陈之昂的诗歌理论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续》屮有着鲜明的体现: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徵者。⑴(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卷五[M].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占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

4、者相视而笑。解君云:张茂先、何敬祖,东方生与其比肩。仆亦以为知言也。故感叹雅制,作《修竹诗》一篇,当有知咅以传示Z。⑴这篇序文是陈子昂诗歌理论的纲领,他对五百年以来文风“彩丽竞繁”风雅不做的痛心疾首,标举“风骨”“兴寄”,希望变革五百年来的诗风达到“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冇金右声”的诗风。“兴寄”不是一般的要求诗歌要重视作品的社会内容,而是充分展现诗歌的艺术的本身的特点,要求诗歌创作要用审美形象來感动读者并且从中感受到充分积极的社会意义。“兴”,就是指抒发自己的感情,即通过自身丰富深刻的人生体验感悟来兴发自己内心丰富的思想感

5、情。“寄”就是寄寓,即通过诗歌作品中鲜明生动的形象来寄寓深刻复杂的思想感情。“兴寄”,就是冇感而作,作而冇寄托。陈了昂认为五百年来诗风颓靡的原因都在创作中“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他反对诗人创作中只讲究华丽浮夸的辞藻,而缺少诗人真实情感的寄托。陈子昂是“兴寄”的提出者也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我们可以通过陈子昂的诗歌作品来看“兴寄”的实践。例如《感遇诗》是陈子昂慨叹自身遭遇和关心时政的诗歌系列,是“兴寄”最好的实践作品。如《感遇》Z三直接描写了军队在边塞的遭遇:苍苍丁零塞,今占缅荒途。亭推何摧兀,暴骨无全躯。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汉

6、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⑵这首诗作于陈子昂第一次从军征讨叛乱的时期,诗中描绘了诗人来到西北边塞看到的景象:远看西北边睡,道路破败不堪连占时的道路也已经荒废了,边关的堡垒巍峨险峻,但是士兵奋战而死却暴骨荒野。漠南的狂风卷起滚滚沙浪,遮住了黄昏的太阳。只看见士兵为国奋战而死,而塞上留下大量孤苦的人却得不到抚恤。首句指出西北边塞道路荒废不堪,连原有的古道都已破败讽刺了当政者不重边防,不修边备。第二句虽然赞叹了边关堡垒的巍峨坚固,但是随后又指出了士兵战死沙场,暴尸荒漠,死无全尸的悲怆景象,喑示了边疆虽然拥有巍峨坚⑴朱志

7、荣•中国古代文论名篇讲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6:131.⑵彭庆生.陈子昂诗注[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6.固的堡垒但是武后朝廷用人不明、将帅无能、军备不良、士卒不精,致使大量大唐士兵“暴骨无全尸”。第三、四句,描写了西北大漠凄凉荒芜的景象加上诗人前面所见,不由联想到了汉吋西北大军在此地与匈奴交战失败后的景象是不是与眼前景彖一样。表现了诗人对由古及今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士卒的无限悲伤。最后一句的目光由战死沙场的士卒转移到了因为战乱而孤苦无依的人的身上。这些孤苦的人可能都是因为战乱而孤苦,但是他们却得不到国家的

8、体恤,直接谴责了当政者的无情冷酷。这首诗描写了边关战争后的景象,抨击了武则天不修边备,不任贤人,不能阻挡突厥的侵扰致使士卒牺牲,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苦难,表现了对广大遭受战乱的人们的同情。再如《感遇》其四: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骨肉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