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蒙学十篇

浅论蒙学十篇

ID:46745628

大小:6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7

浅论蒙学十篇_第1页
浅论蒙学十篇_第2页
浅论蒙学十篇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论蒙学十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蒙学十篇财神中学何丽摘要:墨悲丝深,诗赞羔羊。——《千字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三字经》三人同行,必有我师。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名贤集》关键词:蒙以养正,为人处事之道。屮国乃盎盎大国,向来重视儿童教育,儿童出生起就屮注重其道德的培养和知识的增长,所谓“蒙以养止”或“养止于蒙”,就是要求当儿童智慧蒙开Z际施以止当的教育,或者说,需及时地用止当的教育启迪儿童的智慧,培养儿童的品德,使之健康地成长,所以中国古代称儿童教育为“童蒙教育”,或“蒙养教育”。rfu我这里所说的,

2、蒙学十篇指的是《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小儿语》、《增广贤文》、《闺训千字文》、《名贤集》、《神童诗》、《弟子规》I•篇,它们都是古代蒙学教材的精典代表,中国的童蒙教育始于周秦,儿童出生后及接受“保傅之教”,七八岁之后,就外傅,接受童蒙教育。汉唐时期,童蒙教育的实施,已基木趋于成熟阶段,广泛推行于宫廷内部和某些达官贵人的家庭,宋代以后,又有了近一步的发展,一般庶民子弟也能受到蒙养教育。虽然,中国的蒙学教育对儿童的教育有着非常深厚的影响,但我觉得,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以及到184()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清政府的日渐腐

3、败和衰落都与中国的某些蒙学思想有着脱离不了的关系,这十篇蒙学教材小,它们大多有助于当时的或许的现代的某个领域的发展,但是,它们其中的部分因素也是滞后和阻碍中国各方面发展的因素,那么,现在我就来一步步分析和考证。首先,《三字经》是古代蒙学教材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它流传时间长,范围最广,影响也是最大的,《三字经》相传是宋末大学问家王应麟编撰的全书结构严谨,文字简练,概括性及强,三字成句,句句叶韵,读來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便于记诵,许多人年少读过,却终身不忘,全书仅千余字,内容丰富,涵盖面及广,先讲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接着讲伦理道

4、德规范,名物赏识,经史诸子,勤勉好学范例许多语句,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养不教,父Z过。教不严,师Z惰”。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代代传送,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被誉为“千古一奇书”。特别用了三百字概括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变迁,朝代更迭,帝王兴废的泪水,乃至袖里通鉴纲日。但并不是所有的思、想都能使我们承受和活用,例如四书五经中的东西,很多是不能将Z活用的,那么,我们将被中国所谓的礼仪再次陷入鸦片战争时的绝境之屮,使屮国的人们在各方面的发展都受到限制和滞后。英次,《千字文》为梁武帝时周兴嗣所著,全书千字,四言叶韵。共

5、250句,无一重复字,本书以识字为主,包括天文,史地,动植物洛称,农业知识,道徳规范,还吸收了不少民间流行的成语谚语,简明扼耍,通俗易懂,便于记诵,切于使用,流传久广,特别是书屮自然现彖的描述,对农业生产知识的推广,成为该书的特色,也是其可贵之处,如“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口月盈戻,辰宿列张,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治本于农,我艺黍稷,将当时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生产知识纳入蒙学教材是值得称道的,英屮墨子的染丝说,是不正确的,他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句话屮虽说人的生活都是受环境的彫响的,但是也不是绝对的

6、,就像华牛的环境决定论中所说的“给十个刚出牛的婴儿,我可以把他们创造成不同的天才或我想要他们成为的人”,我们说人在这个社会中生存,环境因索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作用和影响,为此而做出一概而论的判断和肯定,这样是不合理的。《名贤集》从内容上分析,是南宋以后儒家学者的编撰,本书汇集孔子、孟子以来历代名人贤士的嘉言善行,以及民间流传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治学修身等方面的格言谚语加以选择提炼而成,句式对偶整齐,句句叶韵,读来顺口,听来悦耳,有四字句,五字句和七字句,如“顺天这存,逆天者亡,积善Z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养缺,人无远

7、虑,必有近忧,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些格言名句,富有哲理性,耐人寻味,就上述所说的例了“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是最长见的,从古至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我们目前的牛活屮,是数不胜数的,似乎成了一个定势的东两,这种现象的存在,已经不再让人民所惊讶了,当然,也有许多是消极的,没落的内容,如“官满如花谢,势败奴欺主,命强人欺鬼,命衰鬼欺人,有钱便使用,死后一场空”,这些就不能积极的带动人们的生活,使其失去生气。《神童诗》既是以诗歌形式对儿童进行品徳、知识教育的蒙学读物,又是教儿童

8、习作诗歌的示范教材,据明末学者朱国祯在《诵潼小品》中考证,宋朝汪诛大学士,据说他在八、九岁时就善诗、赋,自称神童,后有人将他幼年诗作诠补成集,题为(注神童诗),他采用按诗的内容分类编写的方式,首选“劝学”、“诗歌十四首”、“状元”、“言思”等I•九类,这些都是让儿童们先知道的知识。《闺训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