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柔道“双手背负投”的形成及运用过程

浅论柔道“双手背负投”的形成及运用过程

ID:46746346

大小:6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7

浅论柔道“双手背负投”的形成及运用过程_第1页
浅论柔道“双手背负投”的形成及运用过程_第2页
浅论柔道“双手背负投”的形成及运用过程_第3页
浅论柔道“双手背负投”的形成及运用过程_第4页
浅论柔道“双手背负投”的形成及运用过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柔道“双手背负投”的形成及运用过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柔道“双手背负投”的形成及运用过程中图分类号:G886.4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1摘要本人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和训练工作,摸索出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找出了一套自己的训练方法,现就柔道投技“双手背负投”的形成及运用过程,按顺序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即认知阶段、练习阶段、应用阶段、形成阶段。从理论上来讲,这四个阶段化是符合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下面对这四个阶段逐一进行介绍。关键词双手背负投形成运用一、研究目的探索客观规律搞好柔道教学,从各方面提高柔道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二、研究方法通过十多年的教学

2、和训练工作的实践,从柔道“双手背负投”技术的形成与运用方面的训练教学中体会岀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三、结果与分析(一)第一阶段,认知阶段:最初阶段的训练要求是最细致的,要求队员对背负投技术从步法、手法、发力顺序以及使用时机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和掌握。这一阶段的训练手法应以多观察、从感知到认知、重复练习等方法反复进行,要严格掌握要领,一丝不苟地训练,必须保证运动员在初学阶段对技术要领掌握正确的规范化程度,为“背负投”的投入形式打下良好的基础。1.背负投的投手背练习要求规范,表现为上步、备步、转体、蹬腿,发力要求迅速连贯,协调及发力点发力方

3、向掌握规范。2.把位,即双手背负投的提拉、拉手、转体跪姿发力要求:(1)双手背负投的提拉要求底手把位掌心向上,发力带回掌心向下,底手发力成180度旋转,手腕、肘关节、肩关节发力同时保持平行;前大领把位掌心向内,发力同时小手臂靠紧对方前胸,发力方向提拉回带;双眼正视对方;髓关节直接贴对方重心,不能转动,否则动作变形;脚要求上步备步协调。提拉要求把对方的重心带到贴自己的重心,同时要求肩、腰、腿放松。底手前大领把位要求提拉同时发力协调一致。(2)双手背负投的拉手要求:底手发力成180度旋转,手腕、肘关节、肩关节发力同时保持水平一致;前大领

4、把位掌心向内,发力同时旋转90度,掌心向自身重心,同时肘关节向自身胸前内收。拉手的主要目的是把对方的重心回带贴自身重心。(3)双手背负投的转体跪姿(右架)要求:上步要求骯关节成180度转体,右脚上到对方右脚大拇指前方,左脚备步成一条直线滑步移向与右脚保持平行,依次右脚膝关节跪姿,左脚前脚掌着地,膝关节内扣,形同起跑姿势;头要求朝向左肩转脸;右肩注意向下方压肩;躯干注意收腹。转体跪姿总的要求原则:①收腹、压肩、转脸;②膝关节着地跪姿朝正前方,另一只脚前脚掌着地,膝关节内扣成倒三角形形同起跑姿势。1.双手背负投的发力要求正前方。(二)第

5、二阶段,练习阶段:通过第一阶段的训练可以使运动员初步掌握双手跪姿背负投技术正确的使用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进行第二阶段的训练了,就是利用重复训练手段让运动员有计划地对双手背负投技术动作进行反复的重复性训练。在本阶段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慢向快、由易到难的尺度对双手背负投技术动作进行千百次的重复,使队员在没有遇到对抗的情况下逐渐熟悉掌握双手跪姿背负投进攻技术的手法、步法、发力顺序以及进攻条件、进攻的时机。长时间让队员多次进行重复训练,就可以使其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从而由量变到质变而形成进攻技术的高度自动化程度(在没有对

6、抗的情况下)。同时这样长期反复对背负投技术动作进行重复练习,无形中就使运动员增长了参加这一部分工作的肌肉的力量,也就是训练术语中所说的“专项力量”。四、结论与建议(一)第三阶段,应用阶段:进入第三阶段的训练基础。刚才说过熟练地掌握“双手背负投”技术还不能说他学会了这种技术,这是因为柔道技术是在对抗中使用的。我们常常发现运动员平时掌握很熟练的技术动作在实战和比赛中却无法使用出来,这是为什么呢?关键一点就是对抗性问题,在对抗中使用技术的难度远远超过非对抗时的情况,而我们训练的目的则是要在对方全力防守和随时可能反攻的情况下把技术动作施展出

7、来,这样就会有很多困难,必须要有很多因素同时具备才行。一是进攻的时机要掌握好,二是进攻的速度要快,三是进攻的力量要能克服对方的阻力,四是让对方意识不到,具有隐秘性、突然性,五是动作运用提倡同把位多个动作。以上几个因素缺一不可,要能在这几种因素同时掌握好的情况下把技术方法使用出来,就必须到实战中去练习、去摸索,这就是要进行第三阶段训练的原因。第三阶段的主要训练手段就是模拟比赛的实战训练。往往队员在实战中使用技术要失败很多次,这是正常的。背负投进攻技术的形成往往是经过千百次的失败以后才能成功的。所以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要鼓励队员别怕失败,

8、失败以后不要灰心,“失败是成功之母”则是对第三阶段训练的最好诠释。(二)第四阶段,形成阶段:经过第三阶段的训练,队员能在对抗中把背负投运用出来,但是我们常常在比赛中发现队员平时在实战中常能使用成功,往往在比赛中却不能成功地使用出来,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