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品德与社会》课堂评价的研究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堂评价的研究

ID:46747675

大小:6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堂评价的研究_第1页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堂评价的研究_第2页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堂评价的研究_第3页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堂评价的研究_第4页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堂评价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品德与社会》课堂评价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品德与社会》课堂评价的研究姓名:祁贺明工作单位:开发区堤上营小学通讯地址:开发区堤上营小学邮政编码:065001联系电话:13643167633电子邮箱:qiheming@126.com【摘要】课堂评价具有导向性和激励作用,在各个教学环节自然穿插对学生的奖励与评价,遵循方向性、教育性、发展性、自主性、全面性等原则;采用自主性评价促反思、激励性评价注活力、互动性评价导优化、过程性评价促发展等策略。使评价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同步进行,巧妙运用评价策略,有利于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实效性。【关

2、键词】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课堂评价评价策略《品德与社会》是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品德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基础课程,是小学德育的主导渠道,也是实施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富有民族精神及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起着奠基作用。所以,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积极改革和实施教学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课堂评价的作用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堂评价,在教学中有其无可代替的特殊作用。课堂评价具有导向性和激励作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与质量在

3、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成效。评价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在各个教学环节自然穿插对学生的奖励与评价,使评价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同步进行,巧妙运用评价策略,有利于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现行的课程标准对德育目标的规定改变了过去忽视教育对象自身发展规律的情况,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评价时应注重按小学生道德心理发展水平提出要求。因此,在品德教学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可以不断激活学生的创造活力,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知、情、意、行的发展水平。二、品德与社会课堂评价应遵循的原则1、导向性原则品德课的教

4、学及其评价都要坚持思想价值导向,能体现和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德的形成。促使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做事、学会交往,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2、发展性原则教育评价必须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服务。我们必须克服教育评价满足于某个阶段短期效益的功利性倾向,克服教育评价中的形式主义。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道德性问题,追求教育评价对学生成长的建设性。3、全面性原则教育评价必须着眼于全体学生。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发展的眼光看

5、待每个学生,克服对后进生的偏见与成见,不能因某学生在某方面或某件事的偶然过失或不足而影响其评价得分。我们不能只关注少数优秀学生,忽视多数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将“问题学生”置于被遗忘的角落。我们在评价中要确实承认学生的差异,善于发现他们的差异,巧妙发展他们的差异。多层次、全方位的观察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特点,利用其闪光点进行澈励,扎扎实实的为课堂教学发挥积极的作用。4、主导性和主体性原则在评价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增加学生评价的自主权,评价形式改单一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成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

6、师生共评、家长参与,创造一种民主参与、交流的评价过程。在评价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尊重学生的评价,即尊重学生人格,确乏平等的师生关系;(2)相信学生的评价:一是要相信学生有参与评的能力;二是要相信学生能客观、公正地对自己和同学作出评价。当然,也并不是放羊式让学生乱评,老师必须给予必须的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学习评价标准,提高评价能力。三、品德与社会课堂评价的策略探索1、自主性评价促反思把学生当作评价的主人,让他们在自我评价与反思中,更多地看到自己的能力与闪光点,树立自信心,同时发现他人的长处与自己

7、的不足,更好完善自我,并对自己的学习与表现具有责任心,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得到自我教育。2、激励性评价注活力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时时发生着变化,因此,教师对他们的评价也应时刻调整,以发展的眼光,从多个角度、多方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肯定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让每个学生在自尊、自信中快乐成长。“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以此增强学生学好语言的信心,提高课堂实效性。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语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会激励他们的自主评价。课堂评价语言的特点应是

8、:准确得体,生动丰富,机智巧妙,诙谐幽默,独特创新,而不应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老师应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以激励他们主动参与。3、过程性评价促发展品德与社会的课堂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评价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全过程,既要有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要注意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