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贽的“童心说”——高怡婷

浅谈李贽的“童心说”——高怡婷

ID:46751669

大小:7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李贽的“童心说”——高怡婷_第1页
浅谈李贽的“童心说”——高怡婷_第2页
浅谈李贽的“童心说”——高怡婷_第3页
浅谈李贽的“童心说”——高怡婷_第4页
浅谈李贽的“童心说”——高怡婷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李贽的“童心说”——高怡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李贽的“童心说”高怡婷摘要:在程朱理学成为主导文化的明代万历年间,李贽对整个社会的主流文化所导致的假道学发起挑战,不仅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发出质疑之声,还对充斥于官场、社会的虚伪之风进行批判。进而提出其思想理论中的核心基础——“童心说”。“童心说”强调做人要保持真诚真实,就不能丢失“童心”,秉持真性情真个性,肯定人满足自身生活欲求的自由。关键词:童心说;本心;真心;李贽的哲学思想庞杂、矛盾乂极具个性,他不仅是从儒家营垒走出的反叛者,还深受阳明心学的影响,甚至吸纳了佛家、道家、禅宗等思想。李贽不仅生

2、性倔强,反对束缚,承认人的感性欲求和白由发展。他对“假道学”的批判远非彻底,但他不缺乏探索的真诚和勇气,不缺乏怀疑一切的批判眼光。李贽身上的矛盾和复朵也正是晚明社会及其矛盾、复朵的现实体现,是他用毕生心血和全部生命争得的“绝假纯真”,“童心说”对于李贽,乃是本质的东西,是他全部价值和意义之所在。一、“童心说”的历史背景“童心说”被公认为是李贽哲学思想的核心和灵魂,那么童心在李贽的心目中到底有什么内涵呢?它是如何形成?只有了解李贽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他心忖屮的童心的样子,分析形成其理论的基础,我们才能了解童心Z

3、说对李贽整个人生的影响。李贽所属的明代晚年,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发展起來了,商品经济迅速膨胀,城市和集镇也随之繁荣。伴随着市民阶层的壮大。市民阶层要求有自己的文化形态,这就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对个性解放的憧憬,对世俗生活的肯定等等。一个新的世界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这也可以说是社会的转型期。在这样一个转型期,作为当时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的理学,再也维系不住人心,王阳明心学,特别是王艮、李贽的激进思想不胫而走。李贽所面对的那个时代现实,官场、社会无不充斥着大话、假话、宇话;官场与文坛上充满着假人、假事、假文。李贽鲜明提

4、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与一切障蔽“童心”的“道理闻见”相对立,与隐瞒、欺骗的虚伪社会气氛相对立,标志着李贽思想的成熟,也是他与封建社会决裂的宣言。二、“童心说”的理论基础K“童心”贵真,出于本心李贽说:“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Z本心也。若夫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⑴所谓“本心”,指具有本体意义的“心”。所谓“本体”,就“心”范畴而言,就是人的精神现彖或意识活动本身。当我们讨论精神和意识的时候,往往都是谈

5、及它所指代的内容而非精神和意识活动本身。撇开精神或意识的内容去理解精神和意识的活动时,就是在理解“木心,”“本心”作为精神和意识的可能性,称之为“未发”。[2]第一、李贽把“木心”理解为一种主体的木质力量,曾在《解经文》屮这样解释:勿谓道家法力胜禅家,道家固不能离道而为法也。勿谓服食长生可冀,公固不死矣,何用长生乎?勿谓灌顶阳神可出,公固精神在天矣,又何用劳神求出乎?公但直信木心,勿顾影,勿疑形,则道力固自在也,法力固自在也,神力亦口在也。⑶李贽显然站在佛家立场,反对道家法力胜禅家的说法,其理由简单,道家养生、

6、成仙的方法是不能离开根本意义的“道”,此“道”便是世界的源头和本质。按照佛教对世界本质的理解,一切皆空的世界,道家的服食长生当然既不可能也不需要。口佛教认为木无生,自然也就无死,所以不必学道术使精神离开肉体。按佛家的解释,人的灵魂木来就与真如一体,这些使灵魂离开肉体的工夫在佛家智慧看來都是徒劳无益的。只需直接相信本心,不必在本心之外求其他物质和有形的手段,也不要迷恋虚幻的外物,更不要贪恋肉体的长生。⑷所有试图对心和性进行言说的人,都是不懂心和性的人。因心和性本来就是空,原本空的东四,又如何能说明口?这是佛教的观

7、点,它的道理在于,在人们的意识中,意识本身是不能作为对彖存在的,而作为对彖存在的只能是意识的内容,即心屮之相,能够用语言表达的也只能是它们。李贽认为“本心”是不可被言说的,所以他不正面表达“本心”的含义。⑷第二、动机意义的“本心”。在不同的语境中,李贽的“木心”的意义与心木体全然没有关系,而是表达动机的意义。比如他在《与周友山书》屮说:“然弟之改过实出本心,盖意向以贪佛之故,不知其陷于左道,非明知故犯这比也。”这里的“本心”不仅是动机,述包含真诚的意思。⑸第三、意愿意义的“本心”。李贽的“本心”还有表示自己最人

8、的愿望的意识。第四、真实想法意义的“本心”。一个人如果用“本心”表述自己的动机,那么他人则可以用“察其木心”表示观察和了解对方的动机或木意。李贽认为,“世俗之人虽以是为定见,贤人君子虽以是为定论,而察其本心,有真不可欺者。”“本心”之所以真实而不可欺,在于它是每个人真正的想法和属于口己的标准,只是它被世俗社会所淹没,但是它只要存在,就一定会起作用。这里的“本心”包含个人主见的意思。⑹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