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米芾书风形成过程及在尚意书风中地位

浅谈米芾书风形成过程及在尚意书风中地位

ID:46751959

大小:6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米芾书风形成过程及在尚意书风中地位_第1页
浅谈米芾书风形成过程及在尚意书风中地位_第2页
浅谈米芾书风形成过程及在尚意书风中地位_第3页
浅谈米芾书风形成过程及在尚意书风中地位_第4页
浅谈米芾书风形成过程及在尚意书风中地位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米芾书风形成过程及在尚意书风中地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米芾书风形成过程及在尚意书风中地位摘要:米芾初学唐人书法,后追晋人风韵,半生学古终成一家,是中国书法史上继二王之后,影响宋代书风走向的重要人物,作为宋代尚意运动的主要健将,米芾认为书法应以深厚的学古基础,追求个体性格的自然流露,主张书风应振迅天真、出于自然。本文将初探米芾书风形成过程、米芾在尚意书风中的独特地位。关键词:米芾;入古出新;尚意;书法中图分类号:J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8-0083-02继承与创新,是中国书法史上争议颇多却又无法逃避的问题,米芾在我国古代行书领域是一个非常杰出的代表,他将此

2、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因素和谐处理。一方面,他能不失古法,笔笔有迹可循;另一方面,他又能不局限于古人用笔用墨之法则,而是别出心裁,别开生面。米芾的行书技巧的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特点突显无疑,乃中国书法史上入古而能出新的不朽典范。一、简述米芾书风形成过程米芾学书是从学唐人书法开始的。唐代书法法度森严,有固步自封之嫌。米芾曾讥笑唐楷状如蒸饼。这里“状如蒸饼”指的是唐代楷书在作“藏头护尾”的笔法时将比较自然的调锋动作变得程式化,这种笔法被称为“三过折”,意思就是在行笔过程中书家在起收笔时为调峰而做的停顿或者逆向行笔,表面看起来就像笔在纸面上的一波三折。

3、“三过折”这种笔法被认为是书法中一个重要的技法,也可以被认为是毛笔在行笔中“一笔”的组成形式。魏晋人在书写时,“三过折”的笔法在自然中流露,字与字之间,笔画与笔画之间相互呼应,宛如闲庭信步,悠然自得。直至唐代,“三过折”的笔法逐渐变为必定遵守的书写法则。到了宋代,书家们为挣脱唐代尚法书风的陋习,对于笔法又有了新的解释。“丑恶怪札之祖”是米芾对颜柳楷书的评价,可见米芾对唐人书法颇有微词。米芾早年深受欧阳询影响,米芾天性放浪不羁,欧阳询奇险峻拔的书风正好契合米芾不做正局的书风。《三吴帖》中米芾将欧阳询的险绝、险峻进一步夸张化,这种风格也伴随米芾一生

4、,可见欧阳询对米芾书风的形成影响颇深。虽然欧阳询对米芾书风影响很大,但在初唐四大家中,米芾却对褚遂良最为推崇。“褚遂良(596—658),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深受父亲的影响,常出入于名士官场之中,博涉经史,潜心翰墨。青年时,其楷书为欧阳询所称,视为难得之材。又曾师虞世南,精研羲之笔法。其间,又曾师从以'疏瘦'见称的书家史陵。据记载史陵的楷书'笔法精妙,不减欧、虞'。”苏轼《评书》称褚书“情缘萧散,微杂隶体。”米芾在《自序帖》中云:"学欧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学最久。'‘褚遂良书法似熟驭骏马,左右顾盼,相比欧阳询的刻作险峻,可能

5、米芾更倾向怡然自得、自在随心的灵动书风。较之刻板沉呆的欧书,狡猾如米芾更在意“须有体势乃佳”"大小各有分”。《吴江舟中诗帖》便是米芾为克服欧阳询状如算子习气的尝试。期间可以发现受了不少褚遂良的影响。《吴江舟中诗帖》于米芾三十出头时所作,是其艺术感觉最为敏锐的时期,该作完全不见欧阳询刻板尖狭的习气,作品造型各异,字字大小错落,左右摇曳,上下连绵,此作代表米芾个人书法风格的初步形成。孙过庭《书谱》云:"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自叙帖》云:“久之,觉段全绎展《兰亭》,遂并看法帖,入晋魏平淡。”元丰后期,米芾开始

6、寻找魏晋时期的墨迹,书风开始一个很大的转变。该时期代表作为《方圆庵记》。《方圆庵记》很明显受到智永《集王羲之圣教序》的影响。晋武帝、谢安等人法帖对米芾影响颇深,甚至令米芾顿失固步,极力追求平淡。在此之后,米芾一改往日书风,对唐时书法更持鄙夷态度。在《论草书帖》中米芾更是将张旭怀素贬得一无是处。“草书不入晋人格辙,徒成下品,张颠俗子,变乱古法,惊诸凡夫,自有识者。怀素少加平淡,稍到天成,而时代压之,不能高古。”可以看到米芾鄙视张旭怀素的理由是变乱古法、不能高古。这也是因为米芾接触魏晋书法以后,开始审视唐代书法的不足,以晋人书法为准绳的结果。平淡之

7、后,复归天性。米芾在学习晋人风格后一改往日的大起大落,书风以魏晋风格平淡天真为主。但米芾个性奇逸,于天真之外最终另辟个人风格。元祐三年,米芾在一个月内写成《蜀素帖》与《苕溪诗》,这两副也是米芾得意作品。《蜀素帖》书于元祐三年九月二十三日,邵氏有蜀素一匹流传三世,等待名家书写。但是蜀素艰涩滞笔,不易书写,一时竟无人敢书。元祐戊辰九月二十三日,米芾在这匹蜀素上完成了这篇惊世之作。"《蜀素帖》是米芾得意作品之一。由于是丝帛,米芾控制笔锋的特技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不按笔的时候,笔锋陷得不深,形成一种灰色调子,与丰满的笔画对照。”虽然该作品书于乌丝栏之中,

8、但作品气息完全没有收到限制阻拦,米芾在丝帛上挥洒自如,左冲右突,时而厚重如铁,时而轻薄如蝉翼,字与字之间相互呼应,顾盼生姿,行气松紧有致,通篇书法韵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