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问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

浅谈提问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

ID:46754400

大小:6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提问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_第1页
浅谈提问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_第2页
浅谈提问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_第3页
浅谈提问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提问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提问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摘要】在课堂教学中用好提问可以启迪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了解学生的的最近发展区。也可以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调整课堂教学【关键词】提问;课堂;学习兴趣;最近发展区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一、提问是思维的起点,是学习的动力,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精心预设问题,撬动思维的起点。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几种金属的化合性质时基于学牛初屮学过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我请学牛写出钠与盐酸的反应方程

2、式。还引发了基于理论知识推理假设,再加以验证的思维过程,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化学是实验科学,利用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也是引发思维的好方法。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过氧化钠的性质时,一上课,我就向学生展示包裹着过氧化钠的脱脂棉,然后用胶头滴管滴入水,脱脂棉燃烧起来了。2•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自主发现问题,自己给自己提问。在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的教材中,第三节盐类水解涉及溶液的酸碱性、水的电离、弱电解质的电离、电离平衡等知识的综合应用,是高中化学教学难点之一。我

3、在这节课上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用PH试纸测定NaCKNa2C03、NH4C1、CH3C00Na等七种盐溶液的PH。学生自己对观察到的现象产生了疑问“为什么都是盐,酸碱性却不一样呢?”然后组织学生对这七种盐尝试再从组成微粒角度进行分析,找出它们的不同点,进而把盐类分为强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弱酸弱碱盐。学生自己做实验,当实验现象和学生原有的思想水平发生冲突的时候,就能激发思考,促使学生更深入更全面甚至换角度的去考虑问题,能帮助他们自主构建新知识,突破难点。探究式课堂中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思考,主

4、动参与度高。课堂充满了孜孜不倦的探索,气氛自由宽松,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在教学中注意対学生兴趣的培养,就能使学生的智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没冇兴趣却要发展能力是不可想象的。二、提问可以发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的已有水平调控课堂。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來的。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

5、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例如在高三有机复习时学生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某种药物合成中间体的结构简式为: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不止确的是A.属于芳香族化合物B.能发生消去反应和酯化反应A.能分别与金属h、NaHC03溶液反应B.lmol该有机物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消耗5molNaOH答案为D。这道题,我认为是酚轻基和醇轻基的性质的比较,较简单。可没想到,我讲完之后,还有不少学生狐疑的看看我。我及时的捕捉到学牛的这一认知现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进行了以下活动。任务1:针对该题,请大胆的列

6、出你的问题,越多越好。这样,那些平时上课没有认真听的的学生也来了兴致。学生列出的问题经整理有:(1)什么是芳香族化合物?(2)酚超基能消去吗?(3)分别和钠单质、氢氧化钠、碳酸氢钠反应的官能团都有哪些?任务2:请同学解答。学生1:“有苯环的化合物就是芳香族化合物。”学生2:“醇径基邻碳有氢可以消去,没有学过酚疑基的消去反应。所以我认为不能第三个问题学生回答较困难。任务3:教师解答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了芳香族化合物、芳香坯和苯的同系物的概念和它们Z间的关系。对于第二个问题,请你先记住不能,以后进入大学继续学习你

7、就知道为什么了。接下来请学生填写下表,能反应的打“丁”。经过以上内容的回顾,和分析,学生对这道题的解达满意了。学生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发展。对于不同的学生,最近发展区不同,有的问题在这个班需要展开讨论,在另一个班就不需要展开。教师在实施课堂环节之前要预设问题探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不同的学生水平安排教学环节。三、提问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提问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学生也可以通过回答问题检测自己对所学知识的领悟程度。为了更好的发挥提问在课堂中的作用,教师还应注意评价提问时的态度和语言。教师提

8、问了,学生就要回答。但是不能保证每一个回答都是我们想要的。如果学生答得好,我们要给予及时的好评。并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参考文献】[1]陈学住.新课程下问题驱动教学与能力培养.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8):22-23(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一0五中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