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对新课程的认识

浅谈我对新课程的认识

ID:46754787

大小:6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我对新课程的认识_第1页
浅谈我对新课程的认识_第2页
浅谈我对新课程的认识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我对新课程的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我对新课程的认识湖师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0902班艾秀秀学号:2009301010256中国封建社会的语文课程与教学历时最长,流传最广,彫响最人,也最具特色。其基本特点:先教蒙学读物,集小识字;然后学习以“五经”、“四书”为主体的儒家经典;以文选作为补充读物和写作范本。其最基本的经验就是,从汉语语文实际出发,充分分运用汉语语文的特点來捉高教学效率,而这些经验对于今天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任然具冇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应试教育卜•,学主成了被任意充塞知识的容器,其至没了自己的形状。学生在学校的责任和义务就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对所学知识不能提出怀疑,更不能挑战,只

2、能无条件地遵循。时间长了,学生在学习中很被动的学习知识,接受着所谓“纯知识”的教育。很少有人去关心所学知识少生活实际到底有多少联系,知识的实用性如何。纯技能化的训练,使学牛的发展被严重扭曲,从而形成了高分低能的常见现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被完全挖掘。很自然地,教育的结果就好比穿一•样的工作服,以统一的面貌掩盖了个性差异的凸显,“考考考,成了老师的法宝;分分分成了学生的命根”教师的眼屮只有分数,学生的眼屮也只冇分数。分数取代了一切。除了成绩,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卩”,什么也不关心,缺乏人性的教学,造就了冷漠的学生,情感淡漠,心灵冷漠。那么这

3、样的学生又如何以积极向善的心态去应对社会?更何谈能够与他人进行合作,共同发展?这些其实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苗道而驰。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人教冇家孔了,就提岀了“因材施教”的原则,素质教育更注重对学生的个性教育,只有当教育和个性特点相适应时,才能最人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最大程度的发挥教育的效益。所以,“以人为本”就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出发,去创设冇利于学生发展的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生活,感受学习,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表达方式。教师在课堂小与学生的关系是参与、合作、引导的关系,而不是居高临下,唯我独尊,要真正地放下架了,到

4、学生中去,努力去发现学生的优点,用赞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用期待的语言去鼓励学生。纵观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十分注重课程改革,其核心就是培养、造就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民族的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发展动力。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总量居世界笫六位,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排在第一百儿十位,是属于比较落后的发展屮国家,我们国家如果不能在教育上有所突破,就意味着我国将很难缩小与发展国家的差距。也就难以实现中华民族强国的梦想,所以教育在经历的儿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教育工作者在经历的坎坷的摸索Z后,终于迎来了改革的春天。新课程需要“以人为本”

5、的教育理念,教师教育学生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耍让学生形成陆好健康的心态和主动探求知识的积极欲望,并能在学习屮不断追求进步,从而体验成功,享受着辛勤之示的喜悦,让学生拥有成就感,并使Z不断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于此同时,还要适当地引导学生如何正确而正义的生活。作为教师如果真正做到这两点,那就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旨在: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一切从学牛出发。一切为学生服务,以学生能否获得全面的发展为参考标准。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坏境和教师引导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思想认识指导着教冇的方法和过程

6、。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同时取消了在原来教学大纲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基础知识”的和关内容。在我国被人们普遍接受有关“知识”的定义:“知识是人类在实践中积累起來的认识成果。包括经验和科学理论两种形态……它來自实践,在实践屮发展,受实践的检验而区分真伪。”与这一定义相对应的语文知识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常识”等知识。前者强调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是对客观规律的揭示和描述。然而后者追求主客观相符合和一致性,在主管认识与事物客观规律之间划上等号。教学的任务就是把确凿无疑的知识传授

7、给学生,使他们能够通过知识来把握真理。这就决定了传统知识教育必然是重接受而轻反思,重继承而轻批判,重书木而轻经验,重结果而轻过程,重记忆而轻创造,重知识而轻智慧。随着现代教育思想的更新与发展,传统知识观的不利一面FI益突出显露。今天处于主流地位的建构主义理论对传统知识观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批判,新的知识观止向我们前行而来。建构主义知识观主要观点有:一,知识只是対现实暂时合理的解释与假设,在人类社会的进步过程屮,那些充当知识的假设总是不断的被否决,或被不断出现的新假设所替代,因而不存在终极的知识与绝对的真理。二,知识是在学习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屮发展

8、起来的,带冇丰富的情最性。三,知识的掌握是学习者在自己丰富的先前经验某础上,以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