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民间舞之现代走向

浅谈中国民间舞之现代走向

ID:46758147

大小:5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中国民间舞之现代走向_第1页
浅谈中国民间舞之现代走向_第2页
浅谈中国民间舞之现代走向_第3页
浅谈中国民间舞之现代走向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民间舞之现代走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中国民间舞之现代走向辉煌的中国历史文明中,舞蹈作为物质文明的反映形式,依英较为独立的方式,以各种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比较强的礼仪、风俗等庆典、娱圧活动为载体,沿袭了几千年,乃至最终走出民间,迈向艺术殿堂,冲出“广场”奔上舞台。纵观英发展史,舞蹈自产出之FI起。无论素材的来源或表现的形式,都源于当时当地的生产、生活等物质活动。这里已初现其地域性、民族性Z端倪,更道出了民间舞蹈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从来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文明史的艺术化了的必然反应,这一根本特征。民间舞每发展一步,其原动力都是物质社会的不断发展,都源于人们审美欲望的不断增长和市美层次的不断提高。从某种角度讲“社会需要”

2、恰恰具冇极强的时代性。以此观点看中国民间舞蹈,我们就会得出结论:时代性是其生存发展必须依赖和具备的根本特性。任何一种形式的艺术都不是给古人或未来人欣赏的,而是为活着的人服务的。也就是说,在研究一种艺术的走向时,不能仅仅考虑到它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其时代特色所延伸出来的亲近性。中国民间舞从广场进化到舞台,的确是一种质的发展,但是这只是与过去的历史相对而言。看看今日的中国舞台,民间舞虽然仍占据着舞蹈领域的主导地位,但已开始出现危机。当它独立呈现于舞台上、银屏时观众便岀现众多的离座现象,使得民间舞不得不依赖于其它艺术形式而苟存。究其原因,一个时期以来,民间舞或停留在展示风土人

3、情,或拘泥于无主题的肢体美的展示,或服从于简单的、浅层次的唱喜歌的需要上。这些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的地方曾经满足过人们的审美需要。而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所引起的观念变迁和人们文化层次、审美层次的提高,客观上己经提出民间舞蹈必须紧紧跟上时代脚步的要求,再继续搞“翻版博物馆”式的艺术将被抛弄。那么,中国民间舞究竟如何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找到适合自身生存发展的道路?笔者认为,首先要解决的应该是编舞者的观念问题。如今许多编舞者的所谓创作活动,还常常停留在对民族性、民间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再现上,其体验生活,多流于对风土人情的体察上。应该说,这些工作都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但仅仅停留再这一步上就显

4、得有些不适时了。所创作的舞蹈,“创”的内容就显得少些,也很难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突破。笔者愚见,一个能够把握吋代脉络的编舞者,应该在现代意识的关照下去从事舞蹈创作活动。近年来,西方的现代舞流入我国,对传统的舞者产牛很大震撼。冲击之下,有的盲目追随,有的则断然排斥,这样的做法都不是科学的。每一种舞蹈(包括劲舞)的存在与发展都有其内在的合理性,编舞者应善于借鉴其它舞种之长为我所用。例如,现代舞长于表现人的内心情感,舞蹈有较强的启迪性,能够制造比较抽象、令人产生充分联想的氛围。这些恰恰是现代人渴望得到的一种超越形式的深刻思想美。而民间舞蹈在这方面往往是力不从心。如果能够借鉴现代舞甚至芭蕾舞等

5、舞种之长为我所用,那岂不是一种极好的改良。所谓改良,还不仅仅是停留在以上所述的“软件”上,包括对现代舞等在结构方式,服饰、道具的运用,舞蹈语汇甚至肢体训练方面的借鉴。当然,并不是说借鉴了其他种类舞蹈的长处,便具有了有时代性。关键的问题是,编舞者或舞蹈者要具备极强的现代意识,不断地研究现代人的心理耍求、市美趋向和乐于接受的最佳形式。而闭门造车,钻到丿力史中去“找宝”,显然是越走路越窄。谈了这些后还必须指明,我们所谈的借鉴和改良,并不是要全盘否定民间舞之本体而强调完全“外化”。我们在强调时代性的重要性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到,不论哪个时代的人,其审美意识都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特征。失掉了这一

6、点,也就失去了艺术存在的根基。而且,人们已经注意到,越是民族性强的东西就越是具有世界性。我们所借鉴的东西无论多么好,那只是民间舞借以发展、腾飞的阶梯和工具,都是外部力量,最终要通过内因来发展路子。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尝试。如现代中国舞剧《梦姐》,其内容來自民间故事“王二姐思夫”。我们采用了东北民间秧歌舞蹈素材,借用了秧歌中的“手绢”舞动作的变化来表现主人公的各种心态变化。在创作中,时时把握现代人的审美需要。在结构上采用了意识流的结构方式,并大胆地运用写意的手法去揭示主题。舞剧冲破了传统戏剧式的叙事结构,发挥了舞蹈长于抒情的特点。把观者带入一个充满感情色彩的思想境地,使其看到或者感

7、受到了主人公王二姐与情郎心灵深处的对话所折射的具有现实意义的诸多启示。舞剧演出后,受到国内外观众的普遍欢迎。中国民间舞起源于民间,如今作为一种高级的艺术形式乂要反过来服务民间。无论从舞蹈本身生存发展的需要,还是从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来看,都需要舞蹈工作者在牢牢地把握民族性、地域性甚至其商品性的同时,抓住英时代性。社会生活的历史是艺术的源泉,然而它并非艺术本身。艺术家在将生活升华为艺术的时候。切莫忘记其“产品”是否能适销对路。以上是笔者的几许拙见,愿与同仁商榷。责任编辑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