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ID:46758558

大小:6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_第1页
浅谈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_第2页
浅谈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_第3页
浅谈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_第4页
浅谈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摘要:学会自学,从长远意义上来说,要比学到某些知识和特定技能更有意义。综合现状,学生自学能力没有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一、学生自学意识淡薄,二、学生不会自学。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时期。根据中学生年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个性化学习,创设自主课堂,使之逐步主动自觉的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合适的方法,认真的态度,良好的习惯予以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途径相结合,才能加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关键词:自学能力、培养兴趣在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

2、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愈显培养中学生自学能力是何等重要。自学能力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适应当今知识总量急剧增长的有效对策,是一个人取得学业、事业成功的基础,是培养开拓型、创造型人才的必经途径。教师通过教学不但要打开知识的大门,引导学生走进去,还应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作为新课改极力倡导的学习方式,许多老师正进行着积极的努力,但综合学生的学习现状,学生自学的能力还没有明显提高,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学生自学的意识淡薄。许多老师或不相信学生,或怕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而浪费时间,不能完

3、成学习目标,因而对学生一味地抱扶,教学设计重教不重学,练习设计强求一律,不留空间,使学生失去了许多自主参与的机会,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惰性和消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学生的学习只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就连课前预习也是教师有要求则为,教师没布置则不为。二是学生不会自学。由于教师长期的重知轻能,日常缺乏对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不会提出问题,不会拟定解决问题的计划,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自学仅仅停留在“把书中的内容读一遍,把习题做一遍”的层面上,而不能顾及书中的重点和其中蕴藏的重要思想,因此直接制约着学习的效果。中学阶段

4、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时期。根据中学生年龄特点,我觉得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像一个小“数学家”一样自己去研究、去学习。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持久性有所增强,在同一课堂上的注意力可持续20-30分钟,这为学生能顺利地完成自学任务提供了重要保证。现在的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明显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思维活跃,常标新立异,想人未感想,思人未感思。根据中学生创新意识强,思维性强的特点

5、,在口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育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推进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教育工作者要不断积累经验、多多交流,勇于摆脱传统数学教学教研的枷锁,最终搞好中学数学教育工作•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方面,老师应不断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新鲜感,在教学方法上、教学风格上都要进行创新,采用活泼、贴近实际的讲课方法和风格。另一方面,教师上课时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口学,大胆地让他们去想,去说,去做。二、创设自主课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达尔文有一句格言

6、:“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数学能力,逐步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1、恰当的课堂学习活动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口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实现这些理念,学生首先要有充分的从事

7、数学活动的吋间和空间,只有在能够激发学半探索需求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才能真正体验到什么是探索创造,才能会创造、能创造。有这样一个例子:在教学“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节课时,一位老师曾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法:方法一:先出示书屮例题的3小题,分别让学生解答,然后让学生根据解答的三道等式:(D18-3=6、⑵184~6=3>(3)3X6=18回答第(2)题求的是除数,第3题求的是被除数,从而得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除数二被除数「商,被除数=商乂除数。方法二:先岀不18三3=6、28三4=7、A4-B=C,让学生把这几

8、道除法算式分别改写成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然后让学生猜测除法各部分间可能存在什么关系。部分学生猜出关系后,有的表现岀怀疑,教师引导他们去验证这些关系是否正确,于是学生间有的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陷入了沉思,有的翻开书进行自学。经过一番学习之后,有的用算式进行验证,有的列举出了生活应用题进行验证,有的画图进行了验证。这两种教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