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集群的動態形成機制探析

產業集群的動態形成機制探析

ID:46770000

大小:82.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1-27

產業集群的動態形成機制探析_第1页
產業集群的動態形成機制探析_第2页
產業集群的動態形成機制探析_第3页
產業集群的動態形成機制探析_第4页
產業集群的動態形成機制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產業集群的動態形成機制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產業集群的動態形成機制探析摘要:產業集群形成是一個動態過程。在萌芽、誕生、成熟的三個階段中,形成集群的各種因子有不同的作用力和結合方式。現有的集聚機制理論不足以揭示整個形成過程。本文主要以我國產業集群的形成為背景,從經濟主體動機和影響條件出發,在整合相關理論的基礎上,分析產業集群的動態形成機制,以深化這方面理論的研究關鍵詞:産業集群;外部條件;企業動機;形成機制作者簡介:魏劍鋒仃963—)男,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産業經濟學F1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1096(2006)05-0064-04收稿日期:2006-07

2、-02一、引言20世紀後半葉,特別是90年代以後,產業集群在世界范圍內已成為重要的經濟現象,成為地區和國傢經濟增長重要的拉動力量。同樣,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沿海地區的經濟快速發展與其產業集群快速成長也高度相關。因此,產業集群現象被國內外理論界所關註,從外部經濟、交易成本、創新空間、網絡組織、彈性專精等不同角度對企業聚集現象分析的理論紛至沓來,聚集理論已成為主流經濟學新的研究領域。古典區位理論、新古典主流經濟學等通過對產業集群的經濟性分析,揭示瞭集群存在的合理性,說明瞭產業集群的,優勢和發展動力,而並未清楚地說明產業集群是如何形成的。國內多數文獻用集群的發

3、展機制代替形成機制,一些文獻則把集群形成的前提條件認作形成機制。這種分析缺少對集群形成的全過程和動態性透析,往往把特殊當作一般。正如安虎森(2003)認為,多數聚集理論的機制分析是事後分析和靜態分析;符正平(2004)認為,對集群形成過程的動態機制,尤其是集群形成階段的形成機制,缺乏足夠的、有分量的研究。另外,一些文獻對集群的成長演化過程進行瞭分析,但大都是基於外部特征的描述,這有別於形成機制的討論聚集效應表現為諸多方面,如產生外部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節約交易費用、有利於創新等,這揭示瞭集群存在的合理性,但聚集效應是在集群已形成的條件下産生的,集群沒有

4、形成時,企業又是遵循什麼法則向一起靠攏呢?是什麼力量吸引最初的投資者呢?集群是如何萌芽的?又是如何發展成熟的?這都需要從動態的角度進行考察本文把產業集群的形成過程分為萌芽、誕生、發展成熟三個階段,廓清每個階段中各種因素作用力大小和結合方式有助於探明集群形成的一般規律,有助於科學地識別處於不同階段的集群,加深對集群形成過程的全面認識,從而更好地指導集群發展的實踐活動二、集群的萌芽集群的産生需要各種條件,前提是創始企業的出現。創始企業扮演“先行者”或“孵化器”角色,是產業集群的“種子”。能夠形成集群創始企業有自身的特征,換句話說,不是任何企業都能成為“孵化

5、器”。作為“種子”的企業一般是處於小企業更有優勢的產業領域或某種產業環節。從現象上看,我已有的産業集群最終産品是工業用品的有:溫州柳市低壓電器、南海大瀝鋁型材、臺州汽配件與常山軸承等少數產業集群;而絕大多數産業集中的最終産品是居民消費品,如紡織、服裝、鞋業、標牌、玩具、傢具、燃氣灶具、不銹鋼器具等,其中與居民生活緊密相關的紡織業集群數量最多分佈最廣(金波、關海玲,2004)o發達傢也有眾多産業集群,主要有:意大利輕工業品產業群,美國矽谷和128公路的電子業群、加利福尼亞娛樂業群和葡萄酒業群,德國索林根的刀具業群、圖特林根外科器械業群,日本汽車部件集群等

6、。這些現象至少表明集群容易在日用消費品、配套產品、電子產品生產和商業貿易領域誕生。符正平(2004)認為集群最終産品的特征是技術上的可分性、產品的時效性與藝術性。即便如此,不能反過來說除此以外的產業不能產生集群,而僅僅表明瞭這類産業或環節更適合集群的發展集群具有某些產業特性的原因是:(1)產業集群形成的背景條件。日用消費品等產業需要柔性生產方式,這種生產方式決定瞭小企業的優勢,而小企業是形成集群主體,市場環境的改變和技術的進步使得小企業有更大的用武之地。王緝慈(2002)認為,動蕩的市場環境和現代柔性技術的發展,使規模經濟的重要性減弱,垂直一體化變得低

7、效和僵化,而高度專業化的小企業可以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它們可以從網絡中得到信息與技術,應用小型數控設備,有效地攻占迅速變化的市場空隙,滿足日益增多且易變的消費需求,成功地與那些僅靠規模而支配市場的大公司競爭。(2)產業條件。一些產業具有明顯的規模效益,大企業會更有優勢,從而對中小投資者形成較高進入壁壘,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集群在這類産業就不容易形成。日用消費品等產業對企業的規模、技術、資本的要求都不高,對跟隨者來說,不僅技術信息和技術人力容易獲取,而且能夠滿足多數投資人的資本條件。(3)產品條件。某些產品客觀上具有多品種、多規格、多款式的特性,且存在更多

8、差異化的可能性,因不適合大規模、標準化生產方式,少數企業就不能囊括其全部生產,從而為眾多的中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