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运用板图构建高效教学模式

漫谈运用板图构建高效教学模式

ID:46775628

大小:5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7

漫谈运用板图构建高效教学模式_第1页
漫谈运用板图构建高效教学模式_第2页
漫谈运用板图构建高效教学模式_第3页
资源描述:

《漫谈运用板图构建高效教学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漫谈运用板图构建高效教学模式初中地理新课程在兰州地区已实施多年,教学各个环节都出现重大变革。其中一大变革就是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很多教师,尤其青年教师都能熟练使用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Googleearth等软件为地理教学服务。一堂课教学内容丰富,有文字、图片,有音频、视频,信息量很大,但一些要求落实到图上的重点难点,学生没有亲身参与填绘,未经认真思考和记忆,很难产生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传统的板图在课堂教学中有多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经过一年板图教学实践,结合前人相关研究经验,尝试创立以下几个运用地理板图进行高效教学设计模式。一、板图+板图模式板

2、图+板图模式,即用多幅板图讲解空间性较强知识的一种板图教学模式。运用时,先用一幅板图讲解最基本的地理知识,再用能表示相同内容的其它板图解读地理知识。例如,七年级上册“利用经纬网定位”是“地球和地球仪”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整个初中地理教材内容的难点之一,更是学生今后地理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由于难度较大,需要学生有一定空间思维能力,但由于学生年龄特征决定其空间思维能力较低,因而很难理解这些较为抽象的规律。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适当引导,运用板图+板图的教学模式,把经纬网的各种表现形式(图1、图2)展现在学生面前,使这部分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大大降低教学难度,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动性,提

3、高课堂效率。二、板图+板画模式板图+板画模式,即在教学中遇到讲解成因类问题时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尽管《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设计思路”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地理成因问题但不等于不涉及地理成因。例如,“雨极”的形成、“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什么局限在太平洋沿岸狭长的地带?”、“在北美洲中部,为什么冬季寒冷的气流能长驱直入,并到达墨西哥湾沿岸?”等。运用板图+板画模式时,先画出要讲解区域的板图,然后边绘制板画边讲解成因,使复杂的地理成因变得具体直观。又如,讲解火烧寮成为我国“雨极”的原因时,首先绘制台湾的区域轮廓图,标注火烧寮的位置;其次用

4、不同颜色的箭头分别表示冬、夏季火烧寮都处于來自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所以无论冬季还是夏季,降水都多;最后再以板画形式讲解火烧寮正好处于最大降水高度(图3)。■三、板图+模式图模式板图+模式图模式,即先用一幅或几幅板图表示某地理事物概况,再利用模式图总结该地理事物的特征、分布规律等。例如,讲解我国第二长河——黄河时,首先绘制黄河水系图,并利用黄河水系图讲解黄河的长度、发源地、注入的海洋等概况;然后利用其它板图,讲解黄河的水文特征即治理措施;最后,以模式图的形式总结出黄河地理特征(图4)。四、板图+统计图模式板图+统计图模式,即利用板图表示某区域,再用表示该区域自然要素、人文经济相关数量的统计

5、图,以反映该区域的综合地理特征。例如,讲解“海河的治理”时,教师先绘制海河水系板图(图5),以帮助学生理解“扇形水系”的特征;后绘制天津的气候直方图(图6),以天津的气候代表海河流域的气温、降水状况,并引导学生读气候直方图,正确理解海河流域降水集中在夏季,高度集中在7、8月份的降水特征;最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以前海河下游容易遭受水害灾害、如何治理等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