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研究

浅谈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研究

ID:46776938

大小:7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研究_第1页
浅谈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研究_第2页
浅谈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研究_第3页
浅谈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研究_第4页
浅谈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研究[论文摘要]高速发展的网络舆情,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文章阐述了高校网络舆情的正负面影响,从法制建设、高校预警应急机制建设、信息素养教育、网络舆情人才培养、意见领袖引导方面提出了高校网络舆情的应对措施。[论文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意见领袖一、引言2012年7月19日,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达5.38亿。巨大的网民在消费和生产着大量数据,我们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在此背景下,尤其是微博的兴起,全民都是麦克风,中国

2、网络舆情在推动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二、高校网络舆情的定义关于网络舆情的定义,学术界有几种观点,更多人倾向于基于互联网传播的网络舆情定义。有代表性的高校网络舆情定义是“高校学生、教师、高校管理者和校外人士(组织),通过整个互联网网络空间表达和传播,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且形成一定规模、对高校产生影响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表现的总和。”三、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互联网是一种N-N的网状结构,当下,网络舆情的结构为1-N-N,借助微博的转发,信息传播极其迅速。高校网络舆情对高校的教育教学以及社会影响

3、很大。(—)正面影响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网络舆情对培养高校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是巨大的。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象牙塔内的大学生了解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窗口。网络舆情为大学生关注各种校园、社会问题,了解社会动向、收集各类信息提供了捷径。大学生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对各种现象进行剖析,以坚定的信仰,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自己的学业紧密相连,在各类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丰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内涵。2

4、•网络舆情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升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校师生通过网络拥有了一定的对高校、政府监督的权利。高校、政府等也会通过网络舆情的监督,纠正偏差的行为、修订不1全的规章制度,以适应人民群众新时代的新需求。监督权的行使要求大学生具有主人翁意识,也要对自身的行为负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高尚的情操、社会责任感是新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网络舆情中的交互,让大学生更加关心校园及社会事件,使得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社会责任感得以体现。网络舆情已成为培养大学生主人翁意识、社会责任感的强劲推手。大量的正面网络舆情也在积极影响着大学

5、生。20"年7月2日,吴菊萍奋不顾身接住了从10楼坠落的女童妞妞,虽然自己手臂骨折,但女童妞妞则无生命危险,吴菊萍的事件向校园内的大学生传递了正能量,为大学生树立了榜样。3•推动高校教育教学建设。网络突破了空间的限制,为师生的交流提供了媒介。大学生有较强的主人翁意识,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经常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学校管理中的各种问题提岀自己的见解,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跟进网络舆情,善于倾听学生、社会人士的不满以及建议,了解学生的呼声,使高校的教育工作更贴近社会、学生的心声。网络舆情的多方互动形成良性

6、循环对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有积极推动作用的。在大数据时代,高校更要借助网络舆情,宣扬自身的教育教学特色,营销教育品牌。4•缓解矛盾。社会学家科塞认为,通过释放被封闭的情绪,冲突可以起维护社会关系的作用。作为社会一分子的大学生,对社会观感的累积会产生许多困惑和不满。同时作为校园的学生,受学业、情感、就业压力的影响也会产生许多烦恼,这些不良情感得不到释放,而网络无疑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情感压力宣泄的平台,发挥了“减压阀”的作用。(—)负面影响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网络信息资源鱼龙混杂,许多谣言、色情、暴力等信息极易对大学生造成

7、不良影响。长期接触这些信息会动摇大学生的是非观,造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混乱。当前我国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改革必然要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各不满消极网络舆情不可避免。大学生作为网络舆情的积极参与者,在这种充满宣泄不满、消极观点的空间中容易形成价值取向的错位。大学生思想还不够成熟,在网络舆情中的言行的改变易受彼此情绪的影响。当网络舆情中出现失控情绪时,会导致大学生非理性情绪的弥散,易诱发群体性事件。2•负面信息对学校的影响。一个学校的品牌是教育工作者长时期精心呵护培育的,但是品牌的摧毁却是瞬间的。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学生中的

8、一些负面的网络舆情若不能有效处理,对学校的伤害是巨大的。3•负面信息对社会的影响。网络舆情的虚拟性、开放性、弱控制性为负向网络舆情的扩散提供了条件。网络中的谩骂、人身攻击、各种低俗言论层出不穷。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指出,在群体中,个人会表现出明显的从众心理,个体独立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