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ID:31002935

大小:6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5

浅谈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_第1页
浅谈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_第2页
浅谈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浅谈如何提高络舆情应对能力随着互联的迅速普及,我国逐步进入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面对新媒体络的“爆炸式”发展,党的十八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络内容建设,唱响上主旋律;加强络社会管理,推进络规范有序运行。”短短36字浄言,为络发展“点明”了方向。如何应对络舆情,成为新形势下考量党政部门政治智慧和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如何贯彻好、落实好十八大报告精神,如何及时有效应对日趋复杂的络舆情,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总结出应对络舆情的“五字诀”,与大家共同学习。一是“疏”字诀,络舆情宜疏不宜赌。当前,络媒体开放性、交互性、爆炸

2、性的特征越来越明显。面对纷繁的络舆情,特别是在络群体性事件面前,如果采取“屏蔽”、“删帖”等强制手段,往往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容易导致事态的进一步激化,给政府部门的公信力造成重大损害。因此,我们一定要在“疏”上做文章,坚持以开放的胸怀、开明的姿态、阳光的心态面对舆情、面对媒体、面对公众,及时发布消息和撰写发表评文章,同民坦诚沟通,赢得民的理解和支持,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二是“明”字诀,络舆情宜明不宜暗。当前,干部腐败、名车豪宅、征地拆迁、教育医疗、环境污染是络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选人用人、干部作风方面,社会关注度高,很容易成为“热炒”的对

3、象,集聚形成络舆情。“民意”不受重视,很可能演变为“民怨”和“民愤”,导致负面络舆情的集中涌现。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对各项重大工作尤其是干部选拔任用等群众关注度高的工作,只要不涉及保密事项,就要在第一时间发布。要发挥好地方媒体,如县级站、部门站的作用,通过开设官方微博、开展上访谈等,加大与民的互动交流力度,听取民的心声,把络舆情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快”字诀,络舆情宜急不宜缓。传播迅速是络舆情的一大特点,一般而言,络舆情处置有“黄金24小时”的说法,如果不在24小时内对络舆情进行积极回应,就可能会导致小事拖大,舆情成为热

4、点。面对突发络舆情事件,我们不能久拖不决、消极对待,而要及时跟进,在第一时间组织力量调查事件真相,第一时间把真相公布于众,抢占舆论先机。如事件复杂,不要等到有完整结果后再进行公布,而要根据进展情况分段公布,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发出正面声音、消弭负面传言,引导络舆情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四是“真”字决,络舆情宜实不宜虚。目前,络与手机等无线终端已经互联,人们对络信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参与者越来越多,往往容易一石激起千层浪,谣言、猜测纵行,真假难辨。对各类络舆情,我们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要深入研究分析,做到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还原舆

5、情信息的本来面目,深挖群众的根本诉求,把握住问题的关键点,从而达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目的。广大领导干部要着力加强对络舆情规律等相关问题的学习研究,深入把握络舆情发展趋势,善于运用络手段、络语言来处理络舆情,切实提高应对和处理络舆情的本领。五是“统”字诀,络舆情宜揽不宜推。当前,络已经成为人们利益诉求的重要渠道,甚至有说法称“写信不如上访,上访不如上”,为追求“眼球效应”,民往往信奉“偏执才能注目,极端才能传播”的做法,稀松平常的问题也往往被披上非“官”即“富”或“色”的外衣。面对此类络舆情,有些职能部门往往会以不属于受理范围或不在能力范

6、围为由,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或推诿扯皮,导致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因此,我们要建立组织部门为主体,宣传部门为主导,涉部门相配合,络媒体为主渠道的“四位一体”络舆情导控机制,对相关舆情信息,无论真实与否,都要及时调查研判,及时交办、转办、协办、督办,立足抓落实,及时澄清事实,发布相关信息,树立良好形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