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及芬太尼在神经外科麻醉中临床效果观察

瑞芬太尼及芬太尼在神经外科麻醉中临床效果观察

ID:46779406

大小:5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7

瑞芬太尼及芬太尼在神经外科麻醉中临床效果观察_第1页
瑞芬太尼及芬太尼在神经外科麻醉中临床效果观察_第2页
瑞芬太尼及芬太尼在神经外科麻醉中临床效果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瑞芬太尼及芬太尼在神经外科麻醉中临床效果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瑞芬太尼及芬太尼在神经外科麻醉中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研究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神经外科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80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麻醉等级为美国麻醉师协会(ASA)I-II级,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A组)和芬太尼组(B组)各40例。A组在患者手术中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1-0.211g/(kg•min),B组患者在手术中静脉注射芬太尼1-2ug/(kg・min)o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变化,记录手术完成停药后患者苏醒时间和苏醒质量,观察手术后24小时内恶

2、心、呕吐的发生率并比较计算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对比,A组的各项指标、苏醒质量以及手术后24小时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以及麻醉质量方面优于B组。A、B组数据比较,P<0.05o结论瑞芬太尼、芬太尼均可以用于神经外科麻醉中,但是瑞芬太尼的效果更好。【关键词】瑞芬太尼;神经外科麻醉;芬太尼神经外科麻醉研究包括术前用药、全麻诱导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神经外科麻醉监测术后镇痛等的研究,故而对麻醉药物甚至麻醉方法的使用要求很高。再加上神经外科主要研究人体神经系统,如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稍有不慎则会对患者产生

3、重大不良影响,因此对药物的安全性要求比较高。芬太尼为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不错的麻醉镇痛效果,效果明显,但是其消除半衰期较长(可达4.2h),反复多次注射或长时间使用可产生明显的蓄积作用,容易导致视觉模糊、发痒、欣快感、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严重的可能会导致短暂性休克甚至是死亡。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半衰期短,消除快,药效强,无蓄积作用等优点[1],并对器官依赖性低、代谢快速完全,逐渐成为实施麻醉的理想药物,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其多应用于麻醉诱导和短小手术,关于其应用于神经外科麻醉方面研究

4、的资料还比较少。本文中对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在神经外科麻醉中的应用进行了临床比较,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次研究所选的对象为2007年1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进行符合要求的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80例,男44例,女36例,年龄21-63岁,体重46-75kg,身高152-187cm,麻醉等级为美国麻醉师协会(ASA)I-II级,手术包括:垂体腺瘤、底血管病变、颅内血管疾病颅、脑膜瘤等一系列手术。研究对象均已确保无先天性肾、肝、心血管等遗传疾病,8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瑞芬太尼组)和B组(芬太尼组),

5、每组40例。1.2方法患者在手术前30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02mg/kgoA组患者在手术中静脉注射0.08-0.18ug/(kg•min)的瑞芬太尼,B组患者在手术中静脉注射0.8-1.9Lig/(kg•min)的芬太尼,并同时在手术中注射2-8mg/kg(具体用量根据患者反映来调节)的丙泊酚来调整麻醉深度。手术结束后停止瑞芬太尼、芬太尼、丙泊酚的输注,并逐渐停止葡萄糖的输注。在全过程中记录好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并做好数据统计。1.3检测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①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心

6、率、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②手术完毕停药后患者苏醒时间,以及手术后24小时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进而得出两种药物麻醉效果的对比数据。1.4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中数据统计采用SPSS19统计软件,对麻醉效果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值土标准差(x±s)o2结果2.1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A、B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各项指标基本持平,在手术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所下降,但A组数据基本偏低于B组。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平均数据对比情况,见表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