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用户接受度实证探究

物联网用户接受度实证探究

ID:46782893

大小:75.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27

物联网用户接受度实证探究_第1页
物联网用户接受度实证探究_第2页
物联网用户接受度实证探究_第3页
物联网用户接受度实证探究_第4页
物联网用户接受度实证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联网用户接受度实证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物联网用户接受度实证探究摘要:基于物联网用户接受度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情境化的用户接受度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假设均得到支持。隐私和安全问题可能成为物联网社会接受问题上的一个随时都会被引爆的炸弹,互动性是物联网技术应用成熟的标志,兼容性成为物联网技术应用成败的技术关键,有用性感知是技术接受度的最大影响因素。关键词:物联网;用户接受;影响因素;用户接受模型中图分类号:C39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2.03.007武汉理工大学学

2、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5卷第3期吴标兵:物联网用户接受度实证研究网络x.O是用来描述网络技术发展阶段的。互联网是Webl.OoWeb2.0是社会化媒介的涌现和用户生成的内容。Web3.0是语义网络。物联网又被称为Web4.0o一般来说,物联网这个词是指相互连接的网络化的日常物体所形成的网络。它通常被视为一个自我配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其目的是将所有的物或人互连:任何人,任何物,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相互通信。支撑物联网的技术有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无线射频识别(RFID

3、)等等。物联网依赖于互联网的信息架构,是互联网的扩展和延伸。近年来,物联网正成为一种国家和地区的战略维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高点以及学术研究的热点。但物联网领域所做的很多研究只是物联网定义和相关技术,依旧停留于抽象概念的网络架构[1]。在社会和经济管理实践中,物联网决策的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往往缺少对用户这一利益层的重视和细致分析以及有效的评估机制。技术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它不断地向用户演示它在技术功能上如何先进,其应用价值将是不言自明的。当突破性技术被开发时,这可能造成大

4、量需求。有时事实并非如此:用户对看似“完美”的技术没有兴趣,即使一切都做得很“对”。从技术应用失败的历史案例中,我们在这里可以得到一个经验教训:用户对技术的理解和接受是技术应用成败的关键,而用户对技术的理解和接受的关键是换位思考。信息技术接受相关研究文献和成果较多,比如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AcceptanceModel,TAM)、理性行为理论((TheoryofReasonedAction,TAR)等。相较其他理论,TAM在预测用户使用IT意愿上更具有效性[24]o国外个别学者使用TA

5、M来解释消费者对RFID技术的接受,但是该文只将TAM情境化,而没有建立一个合理的模型[5]。国内研究物联网用户接收的文献不多,笔者曾在《物联网用户接受行为影响因素探究》(简称“探究”)一文中对物联网接收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细致的定性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模型,但是没有进行定量分析[6]。本文的着眼点在于用户对物联网技术的接受的实证研究,以确立科学的评价和预测机制。一、实证研究(一)研究假设和模型量表1•研究假设。根据"探究”的物联网用户接受度模型,见图lo图1物联网用户接受度模型本文对18个假设

6、进行归类:假设1.1〜假设1.7互动性、成本感知、兼容性、社会因素、易用性感知将显著(正)影响用户有用性感知;安全感知、隐私感知将显著(负)影响用户有用性感知。假设2.1〜假设2.3创新性、兼容性、社会因素将显著(正)影响用户易用性感知。假设3.1〜假设3.8创新性、互动性、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兼容性、社会因素将显著(正)影响用户接受度;隐私感知、成本感知将显著(负)影响用户接受度。2.模型量表。在不影响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文对'‘探究”中的“用户接受度模型量表”进行适度的归纳、优化,建立较为明晰、

7、合理的量表,见表1。(二)问卷设计和样本收集本问卷以手机校园卡物联网应用为例。问卷调查按照下列程序进行:第一步,阅读文献和访谈,确定影响用户接受手机校园卡物联网技术的因素指标体系,设计测量项,形成调查问卷初稿。所有项均用Likert7级量表进行测量。人口统计变量也包括在其中。第二步,预调查,把调查问卷发放给20位在攻读本科或硕士学位的不同专业学生,让他们对问卷提意见。优化问卷结构、提问方式以及操作指南。第三步,将问卷中的结构变量和观测变量的问题全部打乱,并将一个观测变量的测量项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设置,以

8、检测回收问卷的有效性。第四步,正式调查,调查对象是武汉大学使用校园手机卡的不同专业的学生,他们对手机校园卡的使用有直接的经验。这样,样本符合研究的目的。本问卷调查以面候调查为主,留置调查为辅。在被调查之前讲解了必要的注意事项,在调查中对被调查者的问题进行说明。第五步,调查问卷的回收和甄别。发放300分问卷,收回278问卷,回收率为90.2%o剔除6份无效问卷,最终有效问卷为272份。本研究的分析变量有10个,有效样本为272份,多于有效样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