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學生網絡道德建設探析

當代大學生網絡道德建設探析

ID:46787048

大小:7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7

當代大學生網絡道德建設探析_第1页
當代大學生網絡道德建設探析_第2页
當代大學生網絡道德建設探析_第3页
當代大學生網絡道德建設探析_第4页
當代大學生網絡道德建設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當代大學生網絡道德建設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當代大學生網絡道德建設探析【摘要】網絡對大學生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價值取向等都產生瞭直接的影響。當代大學生網絡道德困境主要表現為網絡道德認知迷失、網絡道德情感困惑、網絡道德行為失范等。造成大學生網絡道德失范的原因要從主客觀兩方面分析。加強大學生網絡道德建設,應從學生、學校、社會三方面著手【關鍵詞】大學生網絡道德困境原因策略據2010年1月15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佈的《第2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3.8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28.9%0在數量眾多的網民中,大學生是最活躍的群體。網絡作為新的

2、生活元素已全面進入大學生生活,對大學生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思想道德觀念、價值取向等都產生著直接的影響,給高校德育工作帶來瞭新的挑戰。鑒於此,筆者擬從當代大學生的網絡道德現狀入手,分析當代大學生網絡道德失范的原因,進而探尋加強當代大學生網絡道德建設的策略檢視:當代大學生網絡道德困境的表征總的來看,當代大學生普遍具有良好的網絡道德,大部分能夠利用網絡來開展學習、工作、娛樂和交流。但理性分析後發現,當代大學生正面臨著嚴重的網絡道德困境,影響其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規范的養成網絡道德認知迷失。道德認知是人們對道德現象、行為準則及其意義的認識,反映個體的道德認識水平。大學生網絡道

3、德認知迷失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價值觀迷失。網絡空間的無國界性帶來瞭大量的新鮮信息,信息的快速傳播可以實現不同國傢的文化傳統、思想觀念、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的交融。但是,西方國傢借助於網絡優勢,大力宣揚西方民主、自由和人權觀念,使得我國幾千年來形成的傳統道德體系受到嚴峻挑戰。特別是西方敵對勢力瞄準網絡市場,利用網絡作為滲透重點,致使尚未成熟的青年大學生受到各種錯誤思潮的沖擊,從而造成一些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迷失二、責任感缺失。在極具自由的網絡空間裡,大學生容易擺脫傳統的社會管理和控制。在網絡這個虛擬社會,人與人的交往處於匿名虛擬狀態,不同於現實社會中人與人

4、之間的面對面互動。因此,一些網民感覺到自己是一個虛幻的個體,而不是現實社會中具有特定角色和身份的人,把自己的行為看作是純粹的網絡行為,而不是一種社會行為,缺乏行為責任,從而喪失道德感和責任感。“黑客”現象的出現就是許多大學生網絡責任感降低的一種典型表現網絡道德情感困惑。道德情感是道德認識的一種具體表現。大學生網絡道德情感的困惑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人際情感冷漠化。網絡是一個由圖文構成的虛擬世界。在網絡進行交流時,人們的言談舉止都被轉化成二進制的語言以數字化字符方式在屏幕上傳播,成為瞭數碼化的“符號”o在“人一機一人”這樣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內,個體在很大程度上失去瞭與

5、他人、社會接觸的機會,失去瞭傳統的親情和友情等道德情感與平等互助、和諧一致的道德關系,久而久之,人際情感因缺乏溝通交流而趨向冷漠二、人格沖突。網絡在縮短時空距離的同時,拉大瞭人們的心理距離。在網絡上,人們適應網絡生存需要,形成具有新的文化模式的'‘網絡人”,'‘網絡人”按照網絡生活的樣式形成瞭與網絡相適應的網絡人格。沉浸在虛擬社會中的學生,由於長期沉迷於虛擬的網絡世界,不能自拔,岀現道德人格的雙重性。這種虛擬自我與現實自我的反差,使得一些學生人格扭曲,出現心理障礙。有關數據表明,有23%的大學生認為上網已經使自己的人格有分裂傾向,13%的大學生甚至表示“上網使我更虛偽

6、”網絡道德行為失范。道德行為是道德認知和道德情感的外化,道德認知的偏差、道德情感的困惑必然導致道德行為的失范。就目前而言,大學生網絡道德失范行為主要有以下幾種:一、剽竊他人網上成果。互聯網是以巨大速度優勢為特征的傳播媒體,四通八達,方便快捷。青年學生可以在任何一個設有終端的地方隨時獲取信息。在大學校園中,學生隨意下載軟件、下載網絡文章,剽竊他人智力勞動成果,侵犯知識産權的現象非常常見。人們戲稱以前寫文字是“剪刀加漿糊”,而現在是“鼠標加鍵盤”二、網上行為不文明。網絡言行隨意放縱,網絡行為人利用言語行為向網絡投放沒有信息價值或是負價值的言語成品。調查發現,有18.8%的

7、學生在網上聊天或發表自己的看法時使用過不文明的語言或符號縮寫;有61.8%的學生表示在聊天室或論壇中曾遇到過其他網友使用臟話或帶有人身攻擊的語言。由於網絡發言的匿名性,少數大學生把網絡當成瞭“情緒公廁”,借助論壇、聊天室等對他人或體進行惡意攻擊,並且借此逃脫法律的約束三、瀏覽黃色網站。互聯網中滲透著不少色情的東西。據調查,11%的大學生承認有過虛擬性行為,36%的大學生主動尋找過色情網站,曾經瀏覽過色情網站的比例更是接近一半,為46%。大學生雖然生理已成熟,但心理還不成熟。特別是社會經驗和閱歷都不足,大量瀏覽不健康的信息和資料,容易在心靈上引起負面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