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學生道德人格現狀及原因探析

當代大學生道德人格現狀及原因探析

ID:46787064

大小:7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7

當代大學生道德人格現狀及原因探析_第1页
當代大學生道德人格現狀及原因探析_第2页
當代大學生道德人格現狀及原因探析_第3页
當代大學生道德人格現狀及原因探析_第4页
當代大學生道德人格現狀及原因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當代大學生道德人格現狀及原因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當代大學生道德人格現狀及原因探析摘要:當代大學生道德人格現狀主要表現在道德人格的“三失”,即傳統人格的咲效”、現實人格的“失范”、理想人格的'咲落”。當代大學生道德人格缺失的原因主要有市場經濟固有缺陷和負面效應、社會轉型過程中道德行為失范、西方思想文化的影響、大學生道德人格建設不到位、社會調控機制一定程度的弱化等關鍵詞:當代大學生;道德人格;現狀;原因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X8(2011)-12-00-02一、當代大學生道德人格現狀當代大學生的道德人格現狀主要表現為道德人格的“三失”,即傳統人格的“失效”、現實人格的“失范”、理想人格的“失落”。

2、[1](一)傳統人格的“失效花這是指中國傳統人格中安天樂命、缺乏獨立人格的依附性人格已不能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對大學生獨立性人格培養的要求。市場經濟要求公民以平等主體的獨立人格,自由自主地進行社會交往和活動,任何職業的選擇、人才的流動、權利義務的獨立承擔、新型生產關系和傢庭關系的確立等,都要求人們以獨立的主體身份加入其中,進而成為具有獨立意識、自主意識、權利意識的自由平等的人格主體。,市場經濟強調的個人自主、平等競爭的自由自主的獨立人格,意味著依附於他人和單位、組織、集體的而不具有獨立人格的依附型人格,已不能適應當代大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二)現實人格的“失范”。這是指由於社會改革

3、和重組帶來的種種道德沖突、價值困惑而導致的普遍性的邊際人格乃至病態I7人格的生存狀態對當代大學生的消極影響。我國是從計劃經濟E向市場經濟的,一方面,計劃經濟時代的痼疾和矛盾並沒有完全消除,假社會主義、空想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遺毒還未肅清;另一方面,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法律秩序和道德規范尚未完善,剛剛從保守、依附性人格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並開始獲得瞭相對獨立發展的可能性空間的當代大學生們,往往因種種規則沖突和目標無序而導致一定程度的人格“失范”(三)理想人格的“失落”。這是指在社會轉型過程中原有的理想價值目標被打破,而新的理想信念又沒有重新確立,大學生處於一種普遍的焦灼和失落狀態,有一種

4、“無根”的感覺。由於受市場經濟消極方面的影響,不少大學生把金錢追求作為他們理想追求的唯一目標,以至於社會上流行著“理想有'利'就想,前途有'錢'就圖”的口號,甚至有部分女大學生為瞭錢而甘願出賣自己做富人的“小三”。理想人格被人們懷疑、蔑視乃至否定,而資產階級所追求的享樂主義的“自然化人格”為不少人奉為圭臬。尤其是改革開放後,大學生普遍把物欲的追求作為人生第一目標,而道德追求降格為第二目標,甚至有些人根本蔑視或否定理想人格的道德追求,從而造成“理想人格”的普遍失落二、當代大學生道德人格缺失的原因(-)市場經濟固有缺陷和負面效應對大學生的消極影響市場經濟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是實

5、現資源合理配置的有效手段,是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強有力杠桿,同時對大學生新型思想道德觀的形成產生瞭重大的積極的影響;另一方面,市場經濟所帶來的利益驅動機制又刺激著大學生對私欲的追求,它很容易助長大學生拜金主義、利己主義傾向。誠如馬克思在揭示商品拜物教原因時所論述的那樣:“勞動產品一旦作為商品來生產,就帶上拜物教性質,因此拜物教是同商品生產分不開的。”[2]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對大學生的消極影響主要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仁過度強調人的利己動機。市場經濟講究追求物質利益這一原則,導致瞭大學生對金錢的過分貪求。這種趨向促使他們蔑視乃至否定集體主義的價值導向,以自私為榮,以利他為恥,從而使道德

6、退化為經濟沖動,不再把精神和文化的價值追求當作回事「人格”逐漸退化為“物格”,降格為自私自利的卑劣人格;2、使大學生的人格出現瞭市場化、商品化的傾向。市場經濟講究等價交換原則,但有些大學生把這種原則滲透到人與人的交往之中,從而導致瞭“泛市場化”,什麼人格、名譽、良心等都可以出賣。等價交換原則一旦侵入到道德生活領域,就會使純樸的、重情的人際關系沾染上銅臭的味道,主體人格必然降格為金錢人格。鄧小平同志早就說過「現在有些青年,有些幹部子女,甚至有些幹部本人,為瞭出國,為瞭搞錢,違法亂紀,走私受賄,常可恥的;”[3]3、產生人的心理失衡。由於社會上不公正現象,尤其是分配不公正現象普遍存

7、在,又由於社會上貧富懸殊的差距在拉大,從而導致瞭貧富之間、官民之間等矛盾在加劇(二)社會轉型過程中道德行為失范對大學生的消極影響.社會處於轉型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各種社會問題,一時泥沙俱下、魚龍混雜,從而誘發瞭各種社會疾病,這些社會疾病無疑會對當代大學生產生消極影響。目前,我國社會主義還處於初級階段,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各種新規范、新體制也沒有完全建立,這樣就形成瞭許多體制、制度真空,給各種不正之風和犯罪行為可乘之機,因而腐敗現象滋生,犯罪活動增加,歷史沉渣泛起。改革開放後,我國由過去的計劃經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