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治疗疗效分析

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治疗疗效分析

ID:46797109

大小:6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7

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治疗疗效分析_第1页
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治疗疗效分析_第2页
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治疗疗效分析_第3页
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治疗疗效分析_第4页
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治疗疗效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治疗疗效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综合治疗疗效分析作者单位:412003湖南省株洲市四三0医院康复中心通讯作者:陈爱连【摘要】目的评估观察分析早期采用针刺、功能性电刺激、运动再学习方法及平衡功能训练综合的治疗方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与非综合采用上述治疗方法对偏瘫患者功能改善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的相关性比较。方法将符合条件的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纳入本研究对照,对其进行18周的康复治疗,于康复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了Barthel指数评定(Barthel指数称为评估神经肌肉或肌肉骨骼异常患者自我照顾能力的简单的独立指数)进行评定。结果综合治

2、疗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明显增加,非综合性治疗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有增加但显著低于综合治疗组。结论采用综合评定综合治疗早期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观察与单一采用某种康复、治疗方法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有显著差异性。【关键词】脑卒中;综合性治疗;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康复脑卒中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随着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其救治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脑卒中偏瘫后1〜2周内处于软瘫状态(弛缓期),如果受体位摆放不良影响,就出现肩手综合症和髓关节外展外旋,主要表现为手背苍白、肿胀,肩关节疼痛及下肢肿胀疼痛

3、至关节活动度受限,甚至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等并发症,1个月以后,约80%以上的会发生肢体痉挛(痉挛期,主要表现为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的共同运动模式),严重妨碍了肢体功能活动的完成,形成异常偏瘫步态模式,使患者终身留下残疾,给患者本人、家庭及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因此,脑卒中的康复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康复治疗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存质量,通过十二年临床康复工作经验,结合反复进修学习和老师们的指导,笔者所在科室结合临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及早采用针刺、经皮神经定位电刺激,运动再学习

4、法以及平衡训练相结合综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对偏瘫患者进行了疗效研究分析,且取得了较好的康复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7月〜2010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血栓性脑梗塞”诊断标准:(1)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2)大多数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和呕吐。(3)发病较缓慢,逐渐成呈阶段性进展,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4)一般发病后2d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并经头颅CT和MRI检查,证实。病程小于1周

5、,无认知障碍,年龄小于80岁,无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排除患糖尿病10年以上患者,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综合治疗组和非综合治疗组),综合治疗组46例,非综合治疗组40例。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如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以及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治疗。综合治疗组在其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h后,实施早期患者针刺结合功能性定位经皮神经电刺激,由康复治疗师一对一进行运动再学习疗法及进行平衡障碍分析并给予正确指导。而非综合治疗组患者由

6、于患者及家属因经济原因或其它原因不愿意采纳和接受此种治疗,有的只进行了针刺,有的只要求做功能性电刺激,也有的只接受了运动再学习疗法的治疗,且家属没有过多协助患者进行巩固训练。1.2.1早期患者针刺采用石学敏教授的醒脑开窍针刺法。取穴:双侧内关,尺泽,极泉循经下一寸,委中,三阴交,合谷及人中穴。1.2.2早期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肢体功能障碍的不同情况,经评估后实行一对一,个体化的康复训练,包括:(1)指导正确的体位摆放和床上的体位变化,避免上肢屈曲,下肢过伸及足下垂内翻的病理模式形成。(2)进行偏瘫侧肢体各关节主

7、动和被动活动。(3)以巴氏指数评分法及运动再学习为理论基础,强调患者主观参与和认知重要性的前提下进行运动再学习。(4)腕、踝关节的背伸训练、桥式训练。(5)痉挛期给予抗痉挛手法(PT)+关节松动术+肌力增强术,肌张力减低及冰敷。(6)恢复期在继续痉挛期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入精细活动训练,上肢作业疗法,同时纠正异常步态。1.2.3功能性电刺激笔者所在科室采用的是北京康达生产的经皮神经电刺激仪,三通道,电极(3cmX3cm)放在患者上肢前臂背侧远端1/3与1/2处,另一对电极(4cmX4cm)放在肩部三角肌中部与冈上肌

8、中部的运动点上进行治疗。下肢主要放在患侧下肢腓骨小头以下及外踝高点以上,治疗中患侧上肢可出现腕背伸、肩外展的动作及足踝背伸,刺激参数为频率40Hz,脉宽250us[1]。1.2.4平衡功能训练先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再按照从坐到站一无支撑坐位一无支撑站立一站到坐转移〜闭眼站立一并腿站立一手臂前伸一弯腰拾物一转头向后看〜原地转圈〜双脚交替踏楼梯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