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指导视角下高校贫困生就业困难群体之帮扶

职业指导视角下高校贫困生就业困难群体之帮扶

ID:46803024

大小:69.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8

职业指导视角下高校贫困生就业困难群体之帮扶_第1页
职业指导视角下高校贫困生就业困难群体之帮扶_第2页
职业指导视角下高校贫困生就业困难群体之帮扶_第3页
职业指导视角下高校贫困生就业困难群体之帮扶_第4页
职业指导视角下高校贫困生就业困难群体之帮扶_第5页
资源描述:

《职业指导视角下高校贫困生就业困难群体之帮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职业指导视角下高校贫困生就业困难群体之帮扶摘要:高校贫困生就业困难群体是高校就业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面对这一群体在就业与择业过程中存在的许多思想问题,高校帮扶工作的价值及引领作用乏力。因此,必须实现帮扶工作与职业指导的有机结合,以职业指导为载体,使帮扶工作契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增强帮扶工作对高校贫困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引导和促进作用。关键词:职业指导;高校贫困生;就业困难群体;帮扶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7-0074-02高校贫困生就业困难群体是高校就业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群体,帮助他们实现充分就业,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高校稳定乃至社

2、会和谐与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目前这一群体在就业择业过程中存在许多突出的思想问题,同时,高校开展帮扶工作的价值引领作用乏力。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实现帮扶工作与职业指导有机结合,构建就业帮扶工作的新框架,充分发挥帮扶工作在引导和促进高校贫困生就业中的积极作用。高校贫困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特征分析高校贫困生是指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大学生。有一些高校贫困生由于自身及所处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相对就业困难,形成了高校贫困生就业困难群体。高校贫困生就业困难群体即家庭经济困难并且就业困难的大学生群体,他们面临经济窘迫和就业弱势的双重困难,就业帮扶工作的

3、开展应当紧密结合这一群体就业的基本特征。归纳起来看,其就业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在人格方面,缺乏自信,害怕挫折,情绪敏感,存在一定程度的就业焦虑家庭贫困既使高校贫困生的就业要求迫切,背负着比普通大学生更大的就业压力,又使他们很多人心存自卑,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缺乏自信,害怕竞争,不敢冒险。同时,在择业范围、择业方向上受到观念束缚,对中西部地区10省、17所高校的调查显示,在高校贫困生期望的发展地区中,“大城市”和"中小城市”超过90%,而“农村"的比例只占5.45%O在就业过程中遇到挫折时,高校贫困生易产生不稳定情绪,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有茫然失措、焦虑等心理问题的贫困生几乎是非贫困生的

4、2倍,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他们的就业难度。综合素质欠缺,就业竞争力相对不足高校贫困生多是在文化环境和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接受的中小学教育,很多培养综合素质的课程,如音乐、美术、外语、计算机等,要么没有开设,要么学习条件比较差。进入大学后,为了获取奖学金和生活费以缓解沉重的经济压力,他们只得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到学习和兼职上,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参加各种社团和校园文化活动,导致在语言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实践创新等方面都要逊色于其他同学。而在选择兼职的时候,也是经济考虑优先,对自身专业素质、个人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由于个性缺乏全面充分的发展,综合素质相对欠缺,就业竞争力大打折扣。就业资源相对较少高校

5、贫困生多来自穷乡僻壤或者城镇低收入家庭,家庭的经济状况使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缺乏宽裕的资金支持,甚至在简历制作、交通、形象包装、门票等求职成本面前望而却步。从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的求职成本在1000元以上的已达到受调查人数的57.7%,不断增加的求职成本使高校贫困生在就业过程中遭遇困境。同时,他们个人拥有或者家庭可以提供的用于就业的社会资源相对匮乏,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就业的难度,使成功就业的几率低于其他占有较多社会资源的学生。就业预期非理性化由于对经济窘迫境况的刻骨铭心,高校贫困生中许多人补偿心理倾向严重,希望找一份好工作尽快改变家庭经济困难状况,总倾向于比较稳定、福利待遇高的工作,不愿意到风险大、变

6、化快的行业,害怕就业单位解散或倒闭使自己再陷贫困。对中西部地区10省、17所高校的调查显示,在高校贫困生期望的就业单位中,“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国营企业”占将近60%o然而,高校贫困生心目中的理想工作单位往往竞争激烈,且用人单位对各方面的要求都较高,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机会较少。就业预期“高不成、低不就”的非理性表现必然导致求职过程的难度加大,寻找与磨合过程加长。高校贫困生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就业帮扶工作的通知》下发后,高校对学生就业帮扶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新认识,也出台了一系列实施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职业指导的角度看,高校对贫困生

7、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就业观念教育缺乏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支持由于师资不足和大学生数量日益增加,我国高校的就业观教育运用的群体性指导涵盖面过宽,一般采取大班授课和讲座灌输的形式,大都是泛泛而谈共性问题,缺乏对高校贫困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研究、了解及分类指导的经验和方法。对中西部地区10省、17所高校的调查显示,高校贫困生对学校提供的职业指导的满意程度选择"一般”和'‘不满意”的占7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