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悟品析识小童,自主探究体诗情

读悟品析识小童,自主探究体诗情

ID:46806079

大小:7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8

读悟品析识小童,自主探究体诗情_第1页
读悟品析识小童,自主探究体诗情_第2页
读悟品析识小童,自主探究体诗情_第3页
读悟品析识小童,自主探究体诗情_第4页
资源描述:

《读悟品析识小童,自主探究体诗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读悟品析识小童,自主探究体诗情——《牧童》《舟过安仁》(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古译是我们民族文化宝库里最亮丽的瑰宝,诗人将自己的悲或喜、情与物,浓缩在字句之中,读来令人神思激荡。本次教学安排了两首古诗,分别是吕岩的《牧童》、杨万里的《舟过安仁》。这两首诗生动形象地反映了“牧童”、“渔童”天真烂漫和闲适探究的快乐,情景交融,既显示了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又张显岀诗人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与向往。设计时,在学习方式上力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通过读、段(5〜6年级)阅读目标中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

2、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进行教学设计,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中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本学年段学生学习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在学习古诗时体会诗歌美妙,并掌握一定的自释诗意的方法。教学目标:思、议,营造出一种浓烈的文人和谐的氛依据《课程标准》第三学知识与技能: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牧童》。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每首诗的大意,并体会、想象诗的意境。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2感悟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

3、诗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押I对古诗词的学习,体会诗人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以及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向往,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2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教学重点:通2诵读,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掌握一定的理解诗意的方法。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收集了解古时候孩童的童年生活资料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质疑,激趣导入:1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老师对童年的回忆暗藏心底,如数家珍,每每回想都会情不自禁的莞尔一笑。同学们,大家身处童年,每天都在编织着属于自己的美丽故事,一定有许多

4、属于自己的美好记忆吧?我们来交流交流你印象最深刻的那一幕。2不知大家发现没有,我们的童年回忆有许多都是与现代化的高科技生活有关。不知大家是否好奇:古时候的孩子们都过着怎样的童年生活呢?(交流课前收集资料,引导生成体验,帮助理解诗境。)3让我们一起认识3位古代儿童,走进他们的童年快乐。(设计意图:导入除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外;因多考虑让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发共鸣帮助理解与学习。由于本诗的内容是古代儿童的童年生活,所以应给学生适当的结合真实情景的了解机会,帮助理解内容,触发情感体验。)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

5、,读准字音,借助注释尝试概括诗意。2指名朗读,读通。多种方式赛读,读出诗歌节奏。“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晩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引导学生自读,试找诗歌停顿与节奏,读通诗歌,读出节奏。)3自由诵读两首诗,发挥想象:在两首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诗情诗意(诗义)更是读中体验。规范、正确的朗读是读诗的基础,而多形式、有效的评价读、范读对学生的朗读有很大帮助。高年级的诗词教学可以让学生试找诗词节奏,掌握

6、朗读方法。)三品读古诗,悟境悟情・1老师慕出自'主学习要求,小组合作选择一首学习,进行品读理解。自学要求:(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2)交流自己在诗中的发现,女卩: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等(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4)把想象到的画面加上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2学生自主学习。3交流反馈,认识“牧童”。(1)初识“牧童”:观察书中的插图,交流观后感想。(2)走近“牧童”:①交流理解诗意,领略诗境诗情。%1交流在诗中的发现,说说读每句后自己的感受。(

7、牧童的悠闲自得、无忧无虑的惬意生活,感受到一种野趣。)%1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呢?从哪些字句中看出来的?(3)感受“牧童”:如果你就是牧童,你会在月光下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诗人又想借对小牧童的描写表达什么呢?(4)再读《牧童》,夹情夹奏,赛读。(5)多种方式练习背诵《牧童》。4交流反馈,认识“渔童”。(1)初识“渔童”:①交流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我们学习过他写的哪几首诗?②教师介绍《舟过安仁》的来历。_③观察插图,发挥想象,说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走近“渔童”:①交流理解诗意,领略诗境诗情。%1品读诗句,交流感受:读了每句诗句,

8、你仿佛看到了什么?%1你喜欢这两个小“渔童”吗?诗人喜欢他们吗?从哪里看出来的?(3)带着自己的感悟,有感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