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患儿122例血气分析测定及临床意义

腹泻患儿122例血气分析测定及临床意义

ID:46806595

大小:6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8

腹泻患儿122例血气分析测定及临床意义_第1页
腹泻患儿122例血气分析测定及临床意义_第2页
腹泻患儿122例血气分析测定及临床意义_第3页
资源描述:

《腹泻患儿122例血气分析测定及临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腹泻患儿122例血气分析测定及临床意义腹泻患儿122例血气分析测定及临床意义腹泻为小儿最为常见疾病之一,可由多种因素引起。秋冬季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往往起病急、发展快,临床上极易发生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分析总结2010年冬春季122例住院腹泻患儿的血气分析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22例腹泻患儿屮,男84例,女38例。按年龄分类:新生儿4例,1岁86例,3岁32例。按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制定的病情分类标准分类[1]:轻型22例,中型82例,重型18例;急性腹泻102例、迁延性及慢性

2、腹泻20例;并呕吐67例,发热58例,抽搐5例,咳嗽33例;轻度脱水70例,中度脱水31例,重度脱水7例。临床诊断:秋季腹泻79例,细菌性痢疾4例,克雷伯氏肠炎3例,非感染性腹泻25例,病原不明的肠炎11例。合并肺炎7例,10或110营养不良6例。方法:所有患儿丁入院后即行血气及电解质检测。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检验师采取血气标本。采血部位选择橈动脉、股动脉或头皮动脉,少数患儿采用耳垂末梢毛细血管动脉化的血液。采血后立即送检。检测时输入患儿体温、血色索及吸入氧浓度进行校正。血气分析仪烈号为丹麦雷度ABL-555型。结果分别统计腹泻

3、患儿血气分析各项结果,结果判定,根据有无并发症及酸碱失衡代偿预计公式等判定[2]。患儿组结果如下:代谢性酸中毒(代酸)90例,其中代偿期44例,失代偿期46例;代谢性碱中毒(代碱)3例,均为失代偿期;呼吸性酸中毒(呼酸)2例;呼吸性碱中毒(呼碱)7例;代酸合并呼碱10例;正常10例。代酸根据iftLHC03-浓度分类[3]:轻度(13〜18mmol/L)54例、中度(9〜13mmol/L)28例、重度(V9mmol/L)8例。讨论从本组结果

4、看,腹泻患儿普遍存在酸碱平衡紊乱。其中血气正常仅10例,占腹泻患儿总例数的8.3%o而代酸90例(73.8%),其中中重度代酸36例(40%),这可能因为腹泻时患儿常伴呕吐、纳差、发热等症,可致低血流、低血氧,发病后24小时即可出现代谢性酸中毒。个别患儿由于呕吐剧烈,大量胃液丢失,可出现代碱,木组3例占患儿总数2.5%。呼酸2例,均2个月以下的婴儿,因合并肺炎、分泌物多导致。呼碱7例,用原发病难以解释,考虑与采血时患儿剧烈哭闹致过度换气有关。另有代酸合并呼碱10例,考虑与哭闹或呼吸代偿有关。可见,小儿患腹泻时易出现酸碱平衡紊

5、乱,以代酸多见。临床补液应以血气分析结果为指导,切不可盲目补碱,以免导致医源性代谢性碱中毒。一般主张碱剩余(BE)负值>5mmol/L的失代偿性代酸需积极补碱,而代偿期或轻度代酸通常经输液、进食后多能纠止,而不需要另外补给碱性药[4]。此外,目前多主张查血气的同吋测定血清电解质浓度,计算阴离子间隙(AG),以发现高AG代酸,治疗以改善微循环为主,不同于-般的代酸。基于婴幼儿这一特殊发育阶段,腹泻还常易伴发电解质紊乱。从统计的122例腹泻患儿电解质分析结果显示,腹泻引起等渗和低渗性脱水居多。血钾正常或降低

6、。主要因为失水的同吋也引起钠和钾的丢失。由于失水和失电解质比例不同,引起电解质浓度差异。肾脏保钾功能比保钠功能差,故在腹泻吋失钾应更严重。但在脱水未纠正前,血液浓缩,再加之代谢性酸中毒,H+-K〈sup>+〈/sup>交换引起K+由胞内向胞外转移,并但尿少,排钾减少等原因,总钾量虽然减少,但血清钾多数正常。由于患儿进食少,吸收不良,从体内丢失镁、钙,同样会引起低镁和低钙血症。在一些脱水严重,血液浓缩的患儿中,也可表现血镁或血钙正常。低钙血症患儿中也不排除部分本身即缺钙的情况。所以,

7、补液吋同样要考虑电解质紊乱情况。具体病例具体分析,不可千篇一律。值得注意的是,采血的部位、方法、熟练程度,管内肝素液的量,存放的时间,以及患者的状态等均可影响结果的准确性,甚至可能误导临床医生[5]o尤其是婴幼儿在采血时哭闹难免,这就要求采血者技术娴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采集好标本,以避免非病理性的PaC02下降。多采用动脉血,随采随测,在…定程度上减少了测定结果的误差。参考文献1全国腹泻病学术研讨会.2张洪玉•血气分析及酸碱平衡失调[J]•中国医刊,2000,35(8):486.

8、3李文益,陈述枚,主编.儿科学新理论和新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30.4袁壮•根据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指导输液[J]•辽宁医学杂志,2000,14(3):120.5吴雅丽,王秀梅,张淑萍,等.标本质量控制与血气分析结果的评价[J]•临床荟萃,2003,1.表1健康新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