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启发”教学法在古代文学教学中的运用

论“启发”教学法在古代文学教学中的运用

ID:46810182

大小:7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8

论“启发”教学法在古代文学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论“启发”教学法在古代文学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论“启发”教学法在古代文学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论“启发”教学法在古代文学教学中的运用_第4页
论“启发”教学法在古代文学教学中的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启发”教学法在古代文学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启发”教学法在古代文学教学中的运用•汉语言文学论〃启发〃教学法在古代文学教学中的运用姜胜摘要:古代文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法是运用较广泛的方法之一,通过设置问题,还原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行之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我们通过相关教学案例来探讨启发教学法在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关键词:启发教学法古代文学应用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教学是要通过教师的工作使学生爱学会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重要。学习积极性就是强烈的求知欲,求知欲就是学习需要。教师如果急于传播知识,而不想方设法振奋学生的内心状态,这种教学容易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学习就会成为

2、学生的负担。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启发式教学法,就是行之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采用启发诱导的方法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体会出实施〃启发〃法的要点: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和心理障碍;抓住教材重点、难点、疑点,从三个方面,即知识内容、学习方法、学习实际,通过三条途径,即掌握知识要领、实现能力迁移、求得教学相长,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养成习惯的目的最终归结到学生学习古代文学

3、能力的全面提高。笔者略举数例,以备读者参考。第一,结合诗歌教学实际,捕捉诗歌中可延伸、可拓展、能升华和突岀主题的地方,进行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中,重心放在作品赏析和解读上。常常岀现的教学实际是,教师津津乐道一望即知的知识,反复在文本之外打游击,将人所共知的、现成的、没有生命的知识反复唠叨。而在最需要加以阐释的地方反而避重就轻,甚至避而不谈,导致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扌口,也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感悟和理解,让教学陷入困境。例如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逐字释读,讲时代背景、诗人生平,当然也是应该的。但

4、教学的关键则是,这首诗为什么富有诗意而千古传唱?关键原因何在?也许学生能感受到这首诗再现了江南的春天,表现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历史沧桑感。但具体如何表现,却无法言说,而这恰恰是教师应该加以启发的。首先,我们看到,诗人表现的客观世界和主体情感无限丰富,但他只能选择其中最富有特征的部分。本诗只提供了几个意象,即水村、山郭、酒旗和风,就抓住了最有特征的部分。利用鲜明意象充分调动读者去参与想象,诗人用最有特点的细节去激发读者的想象,带动读者在阅读中把自己的感情和经验投入到文本的理解中,一起参与创造。因此格外富有感染力。其次,这首诗中写出了情感的丰富和变化:前两句有喜悦之情,后两句中,诗人将这种自然美的欣赏

5、转化为历史的感叹。从而产生了一个玩味和激起感慨的过程,因此富有景观欣赏和历史感叹的双重意味,显出了心理感知的微妙层次。这种触动越精致,越有诗意,就越富有美感。通过启发学生对诗人创作中意象和情感的理解,这首诗歌艺术创作的特点就清楚明了了。再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枝红杏出墙来〃可谓神来之笔,成为千古名句,其好处在哪里?必须启发学生理解,每一位诗人都是探索者和发现者,他们发现着我们人人常见却又表达不出的美。这句诗也表现了一个发现和惊喜的过程,展现了诗人心理上的转折,久扣的沉闷为一个惊喜的发现所代替。春天已经来了,不仅突然,而且

6、这么美。这一刹那的惊喜,是没有准备的欢愉,和无声的、独自的欢欣。这不仅是对大自然的变化的发现,更是对自我心灵的发现。这其实不是在描绘或者单纯欣赏风景,而是通过主动的想象,抒发诗人心目中对春色的感叹。芸芸众生都在为名忙为利忙z唯有诗人给我们再现了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恬静,他具有什么样的怀抱和性情也就不言而喻了。通过启发,学生自然会明白诗歌创作和欣赏的关键之处。通过以上两例,可以看到,古代文学作品的讲读应该是探究的。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那就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创造生成。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中,学生的思路开阔了,思维的火花闪现了,学生会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探究。当面对文本中可延伸、可

7、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时,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发散变通,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在思维的转折处,或知识的重、难点处经过自身的努力,还感到无法解决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给学生某种启发性提示,拨开学习上的迷雾,使学生能顺利进行探究。第二,讲解小说,重在进入文本情境,通过还原或者对比,找出矛盾,进行启发。文学本质上是人学,是情感的学问。文学教师,最特殊的地方在于需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做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