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针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药针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ID:46818823

大小:6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8

药针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_第1页
药针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_第2页
药针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_第3页
药针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药针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药针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药针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53例患者在第一疗程采用口服药物、超短波、电针的方法治疗,治疗7d后用电针和电磁波进行治疗。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53例痊愈36例,占67.9%;显效12例,占22.6%;有效3例,占5.7%;无效2例,占3.8%。有效率达96.2%。结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采用药针结合的治疗方法口J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关键词]药针结合;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图分类号1R277.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

2、号]1006-1959(2009)12-0149-01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亦称面瘫,可发病于任何年龄,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常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社交带来诸多不便。自2007年来,我们采用药针结合的方法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取得了理想的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部53例均为本院门诊、急诊患者。男25例,女28例,年龄5〜58岁,平均38岁。病程2〜5d。1.2诊断标准:参照《神经病学》[1]诊断标准制订。①病前多有受凉史、劳累史,少数患者于发病前几天可有耳内疼痛或血部不适等前驱症状;②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出现一侧周围性面瘫,临

3、床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扬眉蹙额,眼裂增大,鼻唇沟变浅,露齿,口角歪向健狈9,鼓气时患侧口角漏气,角膜反射,眼轮匝肌反射减退,可伴有舌前2/3味觉障碍,少数患者可有耳鸣、听觉过敏或耳廓疱疹等。1.3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病程在1〜5d;②住院患者不纳入;③排除脑干病变、颅脑外伤、腮腺病变等引起的面神经麻痹。2治疗方法2.1第一疗程(第1〜7d):采用口服药物、超短波、电针治疗。①口服药物:弥可保,每次500Pg,—R3次;强的松,每次10mg,一R3次;维生素B1片,每次200,-H3次;②超短波治疗,患

4、者侧卧位,一电极板置于患侧面部,一电极板置于侧腰部,微热量,一日1次,一次15mino③电针治疗:取穴:患侧阳白、四白、太阳、迎香、人中、额❷、翳风、牵正、下关、健侧合谷,每次选取六个穴位浅刺,得气后选取2组穴位,接通KWD-808电针仪,用疏密波,频率1-1.5次/秒,强度以患者有轻微肌肉收缩感为度,时间20min,每日1次。2.2在治疗7天以后:采用电针、电磁波治疗。①电针治疗:取穴同前,每次选取8个穴位针刺,得气后选3组穴位,接通,接通KWD-808电针仪,用疏密波,频率1〜1・5次/秒,强度以患者有强烈肌肉收缩感为度,时间30m

5、in,每日1次。②电磁波治疗:在电针治疗的同时,用电磁波照射患侧耳后、面部,距离30cm,以温热为度。7次为1疗程。3疗效观察3.1疗效标准:根据日本神经学会[2]制订的40分法判定面神经麻痹程度,分别观察静止、蹙额、轻闭眼、重闭眼、患侧闭眼、动鼻翼、鼓腮、示齿、吹口呈一字型10个动作,每个动作分3个等级评分:两侧无明显差杲为4分,患侧运动减弱为2分,患侧不能运动为0分。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4个疗程后按上述方法进行评分,并按如下公式计算出改善率:改善率二[(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一(40-治疗前评分)]X100%。痊愈:改善率100%

6、;显效:改善率260%,且<100%;有效:改善率$25%,且〈60%;无效:改善率<25%o3.2治疗结果:53例痊愈36例,占67.9%;显效12例,占22.6%;有效3例,占5.7%;无效2例,占3.8%。有效率达96.2%。4讨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常见病、多发病,多由于局部血管在受凉、炎症等情况下发&痉挛,造成面神经缺血、缺氧、水肿、受压、髓鞘脱失、轴突变性而引发本病,临床表现为患侧耳后疼痛、额纹消失、闭目不全、口眼歪斜等症状[3]。第一疗程的治疗冃的是尽快控制炎症水肿,改善患者面部的血液循环,尽量减轻面神经受压的程度。我们采用

7、口服药物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快的消除无菌性炎症,减轻面神经水肿,增强机体对病体的适应力和抵抗力,并且直接营养神经,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采用超短波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其温热作用,加速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消除水肿,改善面神经的受压状况,加速神经传递的恢复进程,有利于改善由于炎症而造成耳后乳突部位的疼痛。电针属于低频治疗,对神经系统有刺激作用,可以促进肌力以及神经的恢复,所以,电针治疗始终贯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过了7天后治疗的目的是为了更快的促进肌力的加强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我们将电针刺激的电流加大,能更大的兴奋神经及所支配的肌肉组织,降低

8、神经变性,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调节血管神经功能,促进神经的再生,使面瘫的症状得以恢复。祖国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由于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侵入阳明、少阳经脉致经气阻滞,经脉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故在电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