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教学课件

白杨礼赞教学课件

ID:46825583

大小:20.3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8

白杨礼赞教学课件_第1页
白杨礼赞教学课件_第2页
白杨礼赞教学课件_第3页
白杨礼赞教学课件_第4页
白杨礼赞教学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白杨礼赞教学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白杨礼赞教学目的1.通过课文学习,理解“散文形敬神不散”和象征手法。2.把握排比句和反问句。3.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课文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4.理解白杨树所象征的革命品质,感受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的精神。重点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课文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理解白杨树所象征的革命品质,感受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的精神。难点1理解“散文形敬神不散”2.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散文的基本特点.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大毡子(zhan1)开垦(ken3)外壳(qiao4)主宰(zai3)坦荡如砥(di3)潜滋暗长(qian2)

2、无边无垠(yin2)诸如(zhu1)倦怠(dai4)婆娑(suo1)恹恹欲睡(yan1)丫枝(ya1)晕圈(yun4)虬枝(qiu2)参天(can1)初融(rong2)秀颀(qi2)2.解释下列词语。(1)视野:视力所及的范围。(2)黄绿错综:黄土地和绿植被纵横交*在一起。(3)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语出陆游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4)无边无垠:没有地域的界限,广阔无边的意思。(5)倔强:(性情)刚强不屈。(6)纵横决荡:纵横驰聘,冲杀突击。(7)捕木:常绿乔木,木质坚实,是贵重的木材。(8)秀颀:美而高。颀,高

3、。3.(1)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及中心。(2)思考课文预习提示。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茅盾(1896—1981)中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文化活动家、社会活动家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浙江桐乡乌镇人。1928年发表第一部小说(蚀),10月东渡日本与党失去联系,1930年回上海后和鲁迅一起参加左联、反击国民党文化围剿。抗战期间在周恩来领导下从事抗日救亡工作,主编(文艺阵地)杂志。1940年到延安鲁艺讲学,后又到重庆、香港等地,坚持和平,反对内战,反独裁。1948年到达大连,后

4、到北京参加政协会议并筹备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为中国文艺联合会副主席、作协主席。建国后历任文化部长,全国人大代表,历届全国政协常委、四届、五届副主席。1981年3月31比中共中央决定恢复他的党籍。和鲁迅、郭沫若一样,茅盾是中国文坛上灿烂明星。为我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铺子〉〈风景谈〉〈白杨礼赞〉等。(白杨礼赞)是一篇借景抒情,具有浓郁象征色彩的散文。它蕴藏着诗一样的情愫,使一个客观对应物——白杨树,在精湛的艺术描写中赋有了人格化的生命力。细腻的白杨树外形是革命者的形象,更多局部细节描写组成了一组组象征性的意

5、象群。这一切在学习本课时都应当引起同学们的注意。三初读感知1.默读课文,了解大意作者开篇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中间有几次出现意思大致相同的话,找出这些语句。在这些句子中,出现最多的词语是不平凡。2.集体朗读,感知课文课文题目中的“礼赞”是什么意思?“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说说它们与标题有怎样的关系,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的。1.4.6.9段直接抒情,形成本文的抒情线索,与标题相呼应。生长环境不平凡---境美自身形貌不平凡---形美内在气质不平凡---神美可以用《

6、爱莲说》启发四.朗读探究1这篇散文主要的写作特点是什么?分析:《白杨树赞》运用了象征手法。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例如本文作者把对北方农民的赞美之情寄托在对白杨的具体描绘与精辟议论上。这

7、种描述是贯串全篇的。因此,本文用的是托物抒情的象征手法。2.白杨树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是通过那些语句层层深入的把这种意义揭示出来的?作者写作目的和课文题目似乎是两码事,其实不是,为什么?交代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的重庆,当时,蒋介石积极反共消极抗日。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和解放区进行疯狂“扫荡”。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群众,壮大抗日力量。1940年5月,茅盾在延安参观访问,在鲁迅艺术学院讲学。10月和董必武同志从延安到重庆。这期间,茅盾耳闻目睹在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体验到抗日军民质朴、刚强、团结

8、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到极大的鼓舞,对民族解放的光明前途充满信心,满怀激情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