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介入自闭症儿童的路径分析

社工介入自闭症儿童的路径分析

ID:46825893

大小:78.0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28

社工介入自闭症儿童的路径分析_第1页
社工介入自闭症儿童的路径分析_第2页
社工介入自闭症儿童的路径分析_第3页
社工介入自闭症儿童的路径分析_第4页
社工介入自闭症儿童的路径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工介入自闭症儿童的路径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社工介入自闭症儿童的路径分析【摘要】儿童自闭症在现代社会中发病率越来越高。它是一种由大脑、神经以及基因的病变所引起的综合症,症状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和语言交往障碍,以及兴趣和行为的异常。这一病症治疗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通过行为干预和特殊教育训练等方法,来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理、认知、社会交往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社会工作者具有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技巧,在自闭症儿童的介入工作中具有巨大优势。孤独症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中间最需要的、需要更多的是我们的爱心、耐心、和恒心。【关键词】社工,

2、自闭症儿童,介入一、儿童自闭症的概述(一)自闭症的涵义和来源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婴幼儿广泛性发育障碍,其脑部功能出现异常。患儿在三岁之前即会出现典型的症状表现,本质性的人际交往困难,使他们无法用语言、表情、动作与其他人,甚至自己的父母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一般起病于36个月以内,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是一种存在精神发育迟滞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自闭症是在1943年被哈佛的精神病学家LeoKanner发现的。这种病曾一度被诊为

3、儿童精神分裂症,但这类孩子没有分裂症病儿所有的妄想、幻觉、而且长大后没有精神分裂症。直到1980年,正规的精神症诊断手册才把它纳入为一种独立的病。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小的时候不笑,不看他们的父母或照顾者,他们甚至不愿被抱,而且很少哭闹,常常是自得其乐地玩,对环境及周围发生的事不予任何注意,人们常常以为他们是聋子。到2-3岁时,这些孩子会产生对父母或照顾者的情感,但较正常孩子仍差很多。自闭症的孩子很少用眼睛进行交流或获取父母对他们的注意。他们的语言能力也比较差,即使经过各种教育,最后他们学会说话,其语言

4、也缺少词汇且运用欠自如。对于日常生活中一些事情的变动,如换一个杯子喝水,家具重新安排等,自闭症的孩子会出现很强烈的反应,他们可能会大闹大叫。自闭症的孩子还经常会做些单调的动作,如不停地摇动身体,煽手或踮着脚尖走动。他们还会不停地摆弄一样东西,如果被打断的话,他们会很不高兴。[1]《哈佛儿童发展译丛》作者:(美国)西格曼(美国)卡普斯译者:张勤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教育出版社;第1版(2008年7月1日)(二)自闭症儿童的行为表现(1)沟通障碍①语言沟通障碍:即通常所说的语言发育迟缓。许多家长之所以带孩

5、子到医院,就是因为“几岁了,还不会说话。”主要表现还有:咬字不清,说话速度太快,音调太高或太低;说个别字词、而不说完整的句子;仿说现象明显,如背诵诗歌、广告词,或重复他人的问题;难以交谈,如被动回答,答非所问,重复提问,话题单一;人称代词错用,常常是不会用人称代词,“我”与“你”混淆。②非语言沟通障碍:不使用眼神传达信息或感情,眼光常飘忽不定;不会用手势、表情、身体动作与妈妈或其它人交流。(2)人际关系障碍①没有依恋行为:不理人、自己玩自己的;不粘人(不会像一般孩子一缠着大人不放,喜欢大人抱他、逗

6、他陪他玩)。有人形容他们把父母视为“生活的工具”,要吃什么东西才去拉妈妈的手,而不是“情感对象”,平常没事就不理妈妈。②对亲人和生人的反应没有很大的差别:看到妈妈来了,爸爸下班了,不会表现出特别高兴,常常是没有什么反应;看见陌生人也不害怕,不认生。③对人际关系不感兴趣:对团体游戏活动不感兴趣,很少主动找人玩,很少主动参与一群人的交谈,也很少能和他人维持真正持久的友谊。随年龄增长,有些会在人际关系上有所进步,但仍表现出对“人”不感兴趣的特征。(3)对外界反应异常①反应过弱:很多自闭症(孤独症)的父母

7、形容孩子“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因而有过带孩子去看耳鼻喉科的经历。他们常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已,若无其事的样子,好象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外界发生的事情沾染不到他们。②反应过强:也有很多自闭症的孩子,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微小的改变,以及一般人不以为然的小刺激,他们却有很强烈的反应,如用双手捂住耳朵,好象能听到旁人感觉不到的声音刺激,也有人对某些气味、色彩、形状、质感等反应过于兴奋或恐惧。(4)发展障碍根据美国于一九九四年的统计,大约有百分之三十患有自闭症(孤独症)的儿童智力正常,百分之七十智能发展迟缓

8、或弱智(智商七十或以下),而其中轻度弱智占百分之三十,中度或严重弱智则占百分之四十。(5)刻板行为①对人、物的固定反应:对亲人或生人说固定的话,做固定的动作,不懂得应因人、因时、因地不同而有所变化;对待玩具或某些物品有固定的摆放或摆弄方式;对于某些物品有依赖性。②日常生活中有固定的仪式:往往表现在吃饭前后、睡觉前后,上厕所前后及出门前和刚回家时,会说固定的话,做固定的动作,这些都被称做仪式性的行为。③自我刺激:很多自闭症(孤独症)的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有固定的“使用方法”,例如:斜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