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

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

ID:46828490

大小:24.5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8

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_第1页
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_第2页
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_第3页
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_第4页
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花一叶赋税制度的演变过程---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视角姓名:邱慧玲班级:财政10-1学号:0750财税,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而直接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工具,是国家作用于经济基础的一个重要经济杠杆,在社会上城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在相互作用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它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财税,即财政和税务的总称。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重要手段,而税收作为

2、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一个国家经济运作的血脉。财税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载体和分配形式,是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历史的发展不断完善,并推动历史的车轮徐徐前进。农业的进步,促进了手工业和交换的发展,西周时,已出现了农民家庭副业的民间手工业,为私人工商业的发展开创了新路,促使出现近地交换,商业萌芽产生。据考证,在商、周时期已经有了脱离农业和专业工匠的商人。这也就为我国赋税制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先秦赋税多以“贡赋”的形式存在,我国赋税始于夏代,史载:“自虞、夏时,贡赋备矣。”。《孟子•滕文公》也载:"夏后氏

3、五十而贡"。这些记述表明,我国奴隶制国家建立后,曾经及时采取法律形式确立国有赋税制度。夏、商、西周三代的赋制分别以贡、助、彻为主。贡即土贡,后发展为贡赋、贡纳,盛行于夏代。这是国家产生后所产生的一种原始的、粗糙的、不完善的田赋制度,但它却适应了生产力水平低下、管理水平不高、剩余生产物不多的情况,是一种低水平的财政收取方式。商在土地制度上实行了井田制,成为春秋以前8一叶一世界一花一叶土地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并在此基础上退出了“助”,“殷人七十而助”,“公田藉而不税”,奴隶将公田上的全部收获交予奴隶主,多收

4、多交,少收少交;私田不再纳税,在一定时期内调动了耕作者的积极性。西周在井田制的基础上,对土地实行“彻”的征收制度,制度打破了公田和私田的固定界限。与此同时出现了邦国之贡和万民之贡等土贡制度,在工商杂税方面出现了关市税和山泽税。三者的结合使西周的赋税制度得以完善,极大地推动了西周经济的发展。然而,从对“彻”的界定存在诸多分歧可看出,直至西周,全国仍未形成一个通行全国的田赋制度。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迁至洛邑,中国历史进入到东周时代,后期走向统一,至战国时期,形成齐、魏、韩、赵、秦、楚、燕七雄并立的

5、局面。春秋时期,铁农具进入农业,战国时得到普遍推广,生产力的发展和农场品的产量增加,使个体小农生产有了发展的可能,为小土地私有制的出现提供了条件,春秋以后,土地占有向私有化方向发展。随着构成社会主要经济基础的井田制的破坏,诸侯财政收入逐渐失去保证,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实现富国强兵,大小诸侯国对原来的财税制度进行了改革。公元前865年,齐桓公“相地而衰征”“均力分地”“与之(民)分货”,是打破西周时只采取公田产出的税收制度的开始,迫坏了井田制和世卿世禄制,增加了财政收入,为齐国首霸奠定了基础。及其改革之

6、后,晋国、鲁国也进行了类似的改革。过了约半个世纪,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的法令,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征税,表明鲁国正是宣布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制的合法存在,扩充了税源;公元前584年,楚国“书土出”,“量入修赋”8一叶一世界一花一叶,把土地划分为九等,按土地收入制定应出的车马、车兵、徒兵、甲楯数额。以上改革促春秋时期开始出现土地私有化,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战国初年,魏国推行变法,确定“食有劳而禄有功”的俸禄等级,推行“尽地力之教”,实行“平法”,征收人头税,使得其经济迅速发展

7、,成为战国初年一个强盛的国家。公元前408年,秦国实行“初祖禾”,孝公三年推行上商鞅变法,用法令行事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制;平均田税,訾粟而税;按人口征收军赋;打击了贵族势力,减少了财政负担,为秦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秦代田租即为田赋,属于收益税。西汉初年,刘邦面对经济凋敝,国库空虚的景象,为巩固统治,实行了还兵于农、恢复生产、轻徭薄役、与民休息的政策,“什五税一”,景帝即位,推行“三十税一”,并一直沿用至东汉。而人头税发展到汉代,已经制度化,有了口赋、算赋、户赋、献赋之分。古代对于人身,只有役,

8、没有税。到秦汉时期的凡7岁以上儿童、妇女都课以人头税,男丁既有役,又有税。此外,每户、每人还得课户赋、献费。此例一开,后世效尤,徭役之外,再课丁税,户税,就成为惯例了。东汉末年,豪强地主实力不断壮大,土地兼并,农民流亡,国家财政衰竭,中国历史进入一个长期南北分裂割据,朝代更替频繁,战争连绵不断的年代。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在真正的历史上,征服、奴役、劫掠、杀戮,总之,暴力起着巨大的作用”。赋役,作为国家统治的重要财源,当政者做出了不少卓有成效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