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导:审题过关行文思辩

高考作文指导:审题过关行文思辩

ID:46833113

大小:5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8

高考作文指导:审题过关行文思辩_第1页
高考作文指导:审题过关行文思辩_第2页
高考作文指导:审题过关行文思辩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指导:审题过关行文思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作文指导:审题过关行文思辩湖北卷作文题阅读以下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能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这则文字所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世、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今年湖北省高考语文作文试题,没有设置文体和立意,只要求考生根据一段摘录的文字谈感悟。不少考生不

2、习惯这种完全开放的作文题,走出考场的第一句话就是:“作文题目太宽泛,找不着方向!”同时,也有些考生表示,这种作文题蛮简单,不受约束什么都可以写。昨天下午,记者采访了三位语文名师,请他们就今年的作文试题一抒己见。“作文题中的文字材料告诉考生:一方面要深入生活才能有所感悟,另一方面又要跳出来,从更高的位置观察,才能得到更多雅趣,两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武汉六中语文特级教师胡明道说,这要求考生在写作时,要明晰“出”和“入”的关系,“微观”和“宏观”的关系,运用多角度/yuo审题中,有些考生容易联想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但若只写“出”的一面,而忽视“入”的

3、一面,则显得片面。反之,若只写“入”而舍“出”,也不妥当。胡老师指出,既然是作文题,不宜设置作文标准以外的门槛。这道题目,考生得先破解引用的文字材料,才能入题写作。如果能在引文后加一句注解,既不影响题目的韵味,又能帮助考生理解题意。“这道作文题题型完全开放,只有提示语而没有'题'。因此,相比话题作文而言,考生的写作范围更广。”省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导师张银华说,题目中的那则文字材料,要求考生有一定文化积淀才能读懂,这也有别以往的考题。张老师认为,没有“题”,也就意味着不容易跑题。考生的作文将只有优劣之分,没有跑题之嫌。从这一点上看,这种作文题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学生个性张扬。

4、同时,张老师也提出了一些担忧:“题目越开放,写作的自由空间也就越大。考生们曾经读过的一些范文资料,都能拿来就用,有时难逃宿构、抄袭之嫌,这有可能影响阅卷的公平性。”省实验中学高级语文教师熊晖说,这是道“无话题作文题”,题型新颖且不出人意料之外,因为早在今年二月调考之后,不少学校就训练过这类作文。熊老师指出,这道题很考验考生的文学内涵,要想写好作文,先得读通那则文字材料,理解其含义。这样一来,在考查写作水平的同时,也考查了阅读水平和辨证思维能力。“因为题目出得大气,所以要求考生的写作也要大气。”熊老师说,比如以秦始皇为例,一方面写其当政时期,残暴不仁焚书坑儒;另一方面跳出

5、特定的时期,写其统一中国的历史贡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