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悲剧的原因探析

韩信悲剧的原因探析

ID:46835672

大小:6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8

韩信悲剧的原因探析_第1页
韩信悲剧的原因探析_第2页
韩信悲剧的原因探析_第3页
韩信悲剧的原因探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韩信悲剧的原因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韩信悲剧的原因探析摘要:关于一代名将韩信悲剧的原因,多数人想到的是“功高震主”“狡兔死、走狗烹”,也有人将其原因归结为性格上的缺陷、不识时务、利令智昏、感情用事等。本文将从其军事才能、性格特点、政治背景、致命失误等方面对其悲剧原因进行分析。关键词:不识时务;闭目塞听;自遗其咎一代名将韩信是《史记》中典型的悲剧人物之一,一生屡建奇功、在效尽犬马Z劳后,以被“骗斩于长怎钟室”、“夷灭三族”为终。究其悲剧原因,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是“功高震主”“狡兔死、走狗烹”,有的认为是莫自身性格的缺陷、政治经验上的不成熟、自恃功高、利令智昏,感情用事等等。诸多原因

2、都不无道理。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一、军事才能的危险性韩信是汉初叱咤风云的一代名将,有“战神”Z誉,年纪轻轻即立下“北破魏、代,东出井胫,智取赵、协燕、定齐,南击楚军20万,杀楚名将龙且,最后懺除项羽”[1]的盖世巨功,可谓“国士无双”的军事奇才。这种卓绝的军事才能,在楚汉对峙时是克敌的利剑、裂地封侯的祛码,然而在天下已定后则变成了威胁政权的隐患、夷灭宗族的根源。韩信从小“志与众异”,在身为布衣为人所鄙时就表现出了高度的自信,多次的出奇制胜更高涨了其军事上的自信,也造就了他“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2]的军事能力。这种过人之处不仅曾

3、使韩信有过“二王之事,权在韩信”[3]的辉煌,给他可以“三分天下”的机会,同时也给刘邦带来过心有余悸的恐慌。尽管汉初天下U定,百姓思安,佣兵打仗匕非人心所向,但韩信裂土封王的政治理想、卓绝的军事才能以及对战争的热衷,无不讣刘邦寝食难安。卓绝的军事才能则是其悲剧的根木原因。二、政权稳固的必要性汉初,刘帮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巩固政权。为保刘氏天下的长治久安,刘邦必须为后代扫清障碍、英中“异姓诸侯王”是其首要清除的对象。“异姓诸侯王”是刘邦在楚汉战争屮为建立反楚同盟、夺取天下,通过册封七名功臣为王来调动拥兵自重将领积极性的一种手段。这是在特定历史条

4、件下的权宜Z计[4]。汉初时局发生变化,“异姓诸侯王”则变成了阻挡刘邦中央集权的主要障碍。淮南王英布、燕王卢绡因刘邦怀疑、逼迫走上反叛道路,最终被除。梁王彭越、赵王张耳既无反状、又无他罪,都以谋反理由被杀[5]。楚王韩信是“异姓诸侯王”屮影响最大的一个,因此无论他是否与陈?谋反,被除都是必然的。因此其悲剧结局带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三、自身性格的缺陷性除政治因素外,韩信自身性格上的缺陷也是悲剧的主要原因之一。韩信的性格屮虽然冇着知恩图报、士为知己者死的一面,但同时也存在着居功自傲、刚愎自用、闭目塞听、不识时务的缺陷。司马迁评价韩信“假令韩信学道谦

5、让,不伐C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将其悲剧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居功自傲的性格。其性格上的缺陷典型的体现在他拒绝武涉和蒯通的建议。韩信为齐王,楚汉胶着苦战时,楚辩士武涉劝韩信反汉连楚,韩信曰“汉王授我上将军印,解衣衣我,推食食我。我倍之不详,虽死不易”[6]。齐人蒯通深知天下之权在韩信,煞费苦心地劝他自立为王时,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7]面对不择手段、心狠手辣的刘邦,韩信心慈手软、感情用事;面对忠贞耿介的建议,韩信闭目塞听、刚愎自用,导致错失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最终“悔不用蒯通Z计”。[8]四、自遗英咎的危害性韩信政治经验上

6、的不成熟使其自遗其咎,后患无穷。典型事件冇他两次请王和杀钟离昧。《史记》中的韩信形象,在夺赵之前重点描写韩信积极寻求用武Z地、尽心尽力帮刘邦攻城拔地,立下赫赫战功。而背水一战夺赵之后则重点描写韩信的争王夺利,居功自傲。夺赵之后,韩信利令智昏,“请立张耳为赵王”,超越自己的军事职责,对刘邦的政治任命指手画脚,这种僭越的大忌暴露出了韩信的得意忘形和政治上的不成熟。在韩信自请立为齐王时,刘邦已对其大为不满,因张良、陈平力劝“不如因而立,善遇Z,使口为守。不然,变生”,刘邦被现实所遏才听从了张、陈的建议[9]。虽然两次请土都得以成功,但刘邦早已心生不悦

7、,为韩信的悲剧埋下祸根。不管韩信内心有没有“生变”,韩信的言行都已经让刘邦及刘邦身边的谋臣感觉到了“变牛”的可能,对其心存戒备。韩信的政治理想满足于封王而无心称帝,将自身置于危险的境遇而不自知,犬权在握时“不忍背汉,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因判断失误,错失良机,贬为楚王被诬谋反时,仍幻想自己功高“自度无罪”,杀好友钟离昧以表忠心,这种愚昧之举将莫政治弱点暴露无余。综上所述,韩信悲剧的原因主耍由政治性因素及自身性格特点等因素造成。其卓绝的军事才能与安于封王政治理想的不协调,汉初刘邦巩固政权的需要,韩信自身居功自傲、闭目塞听、政治经验不成熟、不识

8、时务、自遗其咎等因素都造成了其悲剧性的结局。参考文献:[1]刘玲娣•论韩信人格的悲剧意蕴[J]•阴山学刊,2004(7)[2][3][6][7]司马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